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7月31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中军魂

发布时间:2015-07-31 08:03:40  

 

有一个群体,叫复转军人。他们虽然离开了军营,但从没有忘记令他们魂牵梦萦的绿色军营,从没有忘记那些亲如兄弟的战友,也从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铮铮铁骨的军人。他们退伍不褪色,回到地方后,依靠军人特有的作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奉献着,不少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每年的八一,是他们的节日,也是他们最为激动的时刻。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几位普通的复转军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庆祝节日。

杨建锋  从军人到“柔情爸爸”

□晚报记者   李玉荣/     /

luf1507301.jpg 

“来,看爸爸给你们摆个造型。”昨日上午10时,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杨建锋一边和孩子们说话,一边用玩具摆着各种造型。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围在杨建锋的身边。

“我当了20年的兵,每年的八一,总会想起那段岁月。”杨建锋抱起一个孤儿说,他喜欢军装,尤其喜欢听军歌。每次情绪低落时,他都会听那雄壮激昂的军歌,立刻就来了劲儿。

“喜欢军人,又参了军,圆了自己的军旅梦。”杨建锋说,自己家族中有10名军人,他的三爷、四爷都是当兵的。因为从小听三爷讲故事,所以自己对手枪和步枪以及榴弹炮比较喜欢。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曾被授予“济南军区十佳优秀射击指挥员”称号。

2013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但是干起工作来还是部队的作风。”杨建锋说,让儿童福利院的每一个孩子都过好是他的心愿,孩子们平时都叫他“爸爸”。

从来到这个特殊岗位的第一天起,杨建锋就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了40名孤残儿童的生命。在他的帮助下,60名儿童得到了救治,近百名残疾儿童经过康复治疗过上了正常的生活,70名残疾儿童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等国家找到了幸福的家庭。

去年9月,杨建锋入围“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人物候选人。他用行动证明了军人退伍不褪色的信念。

刘宏鑫  喜欢当一名环卫工人

□晚报记者   李玉荣/     /

luf1507300.jpg 

凌晨440分,刘宏鑫穿好衣服,洗漱完毕,轻轻地推开房门,向自己的单位走去。不到5时,他来到驿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环卫所,换上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上午8时,记者在市解放大道西段见到刘宏鑫时,他正在检查车辆零件。“我已经打扫几条道路了。” 刘宏鑫是驿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环卫所一名道路清扫车司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沿着市区主干道打扫卫生。

“这个职业很适合我,我也很喜欢。”今年39岁的刘宏鑫笑着对记者说,1994年他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的两个哥哥都是军人,受哥哥的影响,他毅然报名参了军,后被安排到河北秦皇岛成为一名海军。

2008年,刘宏鑫转业被分到驿城区计生委办公室工作。2013年,驿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环卫所公开招聘道路清扫司机,他第一个报名,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

“夏季和冬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刘宏鑫说,单位里能驾驶清扫车的司机很少,基本上是一辆车配一名司机,大家平时休息时间少,加班加点很正常。

“环卫所有9辆车,由于刘宏鑫有汽车修理技术,谁的车出问题都要找他。”刘宏鑫的同事贾俊楠说。

刘宏鑫告诉记者,虽然倒垃圾时,常常有一些污垢溅到身上,气味难闻,但看到路面被自己清扫得干干净净,心里非常开心。

“我喜欢当一名环卫工人,把驻马店的道路清扫干净,让这座城市更加整洁、更漂亮。”采访结束时刘宏鑫坚定地说。

马宏伟  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晚报记者        /

 luf1507303.jpg

“八一建军节到了,心里的激动不言自明。”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卫计委见到了转业军人马宏伟,他笑着告诉记者,虽然已经离开部队几年了,但是每年的八一建军节,自己的心情比在部队的时候还要激动。

马宏伟是市卫计委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办公室的事情琐碎而又繁杂,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原本学医的马宏伟来说,是一个挑战。采访中,马宏伟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军人的品质就是面对困难和挑战绝不退缩,直到解决问题。

马宏伟是河南淮阳县人,199812月入伍,2003年从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毕业,之后到54军集团军原十一师师医院工作。“2013年,我转业来到到驻马店市卫计委工作,当时非常舍不得离开部队。”马宏伟说,不管到哪里,自己永远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小马是一名优秀的复转军人,非常能干。”市卫计委办公室的曹主任告诉记者,马宏伟2014年被评为市“民意快线”先进个人和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军人的天性就是奉献和付出。”马宏伟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在驻马店职业技术学校工作,6岁的女儿刚刚读小学,自己觉得有点愧对孩子和妻子。转业之前,都是妻子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现在回到家人身边了,自己依然很忙,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但是作为一名军人,有大家才有小家,肯定要先做好工作,才能照顾好家庭。”马宏伟说。

周洁  用军人的理念干事业

□晚报记者         通讯员  王晓光   /

luf1507302.jpg 

“军人的理念是什么,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心系祖国和百姓。”接受记者采访时,复员军人周洁说,虽然只在部队生活了短短的4年,但这4年影响了自己一生。离开部队多年,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军人的身份。

周洁19754月出生在新蔡县,199311月入伍,199711月退伍。自2002年以来,他先后投资创办了北京世纪洁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驻马店世纪洁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2013年,他正式投资创办了河南盛世伟业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这个项目得到了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驻马店市经济开发区的大力支持。

昔日精忠报国,今朝心系国防,退伍后仍不记军队的恩情,周洁创办的河南盛世伟业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医疗器械的优秀生产企业,全力支持着国防的建设。

20149月,周洁带领公司高管亲自参加河南省国防动员潜力展(潍坊),并取得圆满成功,得到济南军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公司的多个产品也被济南军区国动委列为合作项目。“公司一直着眼部队多样化军事需求,充分发掘经济动员潜力,使经济动员潜力真正成为战区军事战争准备的坚实基础,把我们的经济成果转化为战斗力。”周洁说。

周洁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先后给希望工程捐款100多万元,扶贫济困捐款近50万元,为确山县“八一爱民小学”捐助19余万元,为白血病患者李金全捐款10万元。

 

六口之家四人当过兵

慈父严母教出好儿子

□晚报记者  张丽丽/     /

 luf1507298.jpg

田志国和老伴张继红。

在市电西街外贸局家属院里,田志国家称得上典型的军人家庭,一家六口人中有四人当过兵。“ 除了我跟小孙女外,老伴和我的两个儿子以及大儿媳妇都当过兵。如今,大儿子在部队当军医,并在去年荣立三等功。”说起自己的家庭,田志国的老伴张继红很自豪。

 

两个儿子都当了兵

 

730上午9时许,记者如约来到外贸局家属院,看到精神矍铄的田志国已等候在大门外。在田志国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他家,他的爱人张继红已经把儿子的照片拿了出来。

“这是我两个儿子的照片,很多是当兵时拍的。大儿子如今还在部队里,去年立了三等功。”田志国招呼记者坐下后,便打开影集给记者看,还一一指出照片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摄的。谈起把两个儿子送去军营的初衷,田志国说,主要是因为他有军营情结。

据田志国介绍,他以前当过10年兵。两个儿子很小的时候,他就经常给他们讲军营里的故事。1996年, 田志国的大儿子田豫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第四军医大学录取,并在2001年被分配到信阳部队当军医。他的二儿子田勇,1999年入伍当了一名武警,两年服役期满后退伍,如今在市区一家公司上班。

 

教育儿子实实在在做人

 

据田志国介绍,由于是军人出身,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很严格。虽然他不经常打骂孩子,但是总给他们讲道理,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们。“孩子他爸从不打骂孩子。我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好好学习时就会揍他们。”张继红笑着说,“我们是典型的慈父严母。”

当记者提起田豫立功的事情时,田志国把珍藏的立功奖状拿了出来。田志国说,像这样的奖田豫得过很多。田豫不喜欢张扬,奖状大都被他收藏起来了。田志国告诉记者,儿子能有今天的好成绩,是他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家里人没给他帮什么忙。

“我的两个儿子都很听话。我经常教导他们,要实实在在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要有不良行为 。”田志国说,田豫经常跟他联系,碰到什么问题及时与他沟通。记得田豫在大连实习时,给家里打电话说有个病人给他送礼。田志国告诫儿子,做人要安分守己,坚决不能收病人的救命钱。

 

做儿子的坚强后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田志国今年66岁,他的老伴张继红64岁。大儿子结婚后在信阳居住,二儿子忙于工作还没有成家。虽然两位老人都有退休金,但他们并没有像其他退休人员一样闲着。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工作,挣钱多少暂且不说,主要是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田志国告诉记者,由于在家闲着无聊,他们从几年前就开始打工了。今年因为老伴的胳膊受伤了,两人才没有继续工作。

田志国说,两个儿子经常劝他们,说家里也不缺钱,就不要出去工作了。可他们想,儿子都在忙事业,他们老两口要锻炼好身体,做儿子的坚强后盾。“如今国家的政策好了,社会各界对军人更加重视了。今年我还收到街道发给军属的慰问品呢!”田志国高兴地说。

九旬抗战老兵 给孩子讲革命故事

□晚报记者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昨日,抗战老兵谷振起为孩子们讲述抗日战争故事,并为孩子们唱起了革命歌曲。

当天上午,在驻马店军分区干休所,5名孩子慕名来到谷振起家,围坐在谷振起身边,认真听老人讲述当年的战火青春和坎坷经历。

谷振起是山东省莱芜市人,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取得过不少抗战勋章。

91岁的谷振起依然声如洪钟,讲起自己的参军经历,难掩激动之情。谷振起向孩子们讲述如何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战斗。那时,战士们经常一天一夜水米不进,在野外和衣而卧。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精神抖擞,众志成城,一心要把日本鬼子打出国门。对炮火连天的回忆中,谷振起感慨万分。

谷振起绘声绘色地讲述当时痛打日本鬼子的情景,孩子们听得非常入迷,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谷振起讲到动情之处,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大刀进行曲》和《游击队之歌》。谷振起讲起抗战胜利之时分外激动,说:“当时军人高呼万岁,村民扭起了秧歌,全国上下一片欢呼声。”

谷振起的情绪感染了孩子们,孩子们纷纷询问他战斗的经历。“谷爷爷在战斗中有没有受过伤啊?”“我的右眼眶在1941年被弹片击中,因少医缺药,受伤的眼眶发炎导致右眼失明。”“战斗中是不是有很多人牺牲啊?”“是啊,我的很多战友都在战斗中牺牲了,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讲述过程中,谷振起思维清晰、坐姿挺拔、声音洪亮、精神抖擞。他那生动形象的革命故事仿佛把孩子们带到了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在对老人的经历既崇拜又感动的同时,孩子们也无不为身边有如此英勇的老兵爷爷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谷振起讲完革命故事,孩子们感慨万千。15岁的张逸飞说:“听了谷爷爷讲的革命故事,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爷爷的革命故事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名像谷爷爷那样的英雄人物!”

“当兵经历成就了我的事业”

□晚报记者    

 

“部队是另一所大学,它让我不但得到锻炼,而且懂得了坚持,学会了感恩。同时,在部队当兵的经历也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这是昨日上午记者见到老街街道老街社区的杜文学时,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1993年,18岁的杜文学离开家乡参军。5年后,他退伍回到了家乡。带着在部队练就的硬气和血性,他开始了自己艰苦的创业历程。经过18年的辛苦打拼,如今,杜文学和爱人孔艳开办了两家化妆品公司,有销售人员近千人,演绎了一段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精彩故事。

据杜文学介绍,199311月,他从老家上蔡县党店镇参军入伍,来到新疆石河子某部队,成为一名通讯兵。19958月,杜文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军事技术过硬,他成为部队的技术标兵,并被提拔为班长。“在第二年的全师军事技能大比武中,我取得了第一名,荣立三等功,并再次被评为优秀士兵。”杜文学高兴地说,很快,他就被提拔为代理排长。

1998年,杜文学退伍。当年,他在市区进了一批年画,开始了自己的做生意之路。第一次做生意的杜文学最终只收回了成本,没有赚一分钱。

后来,杜文学在市区一家化妆品公司做了一名业务员。由于杜文学讲诚信、能吃苦,很快受到客户的好评,并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在做化妆品业务员时,杜文学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同样做业务员的孔艳。

2000年的一天,杜文学和孔艳看到美容加盟连锁行业比较热门,就在市区加盟了一家美容连锁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火把他们的美容店烧光了。

第二年,杜文学和孔艳向亲戚朋友借了6000元钱,来到确山县城,开了一家美容店。“在县城开店成本比较低。”杜文学说,这一干,就是整整7年。

生意逐渐好转后,杜文学又把生意搬到了市区,并在老街社区买了房子。很快,杜文学和孔艳成为两个化妆品品牌的总代理,并成立了他们的第一家化妆有限公司“丽冉妆品”。没过多久,公司的生意就覆盖了我市各县区以及信阳市的每个乡镇。

去年,杜文学和战友一起,在西安市区开办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同时取得3个化妆品品牌的总代理。杜文学的很多战友慕名找到他,跟着他一起创业。

 

面对今天取得的成就,杜文学说,这一切都离不开部队对他的培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