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藏忠魂 曙光迎来早
——双枪郭大姐传奇
□晚报记者 余 斌 文/图
核心提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超乎常人的睿智,忍受着不明真相人的误解和唾弃,宁愿把牢底坐穿;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传播火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独自前行。“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一位伟人曾经这样赞美他们。在天中大地,就曾有这样一位隐蔽战线上的英雄。被称为郭大姐的她,周旋在豺狼虎豹之间,散尽家财,为地下党和游击队提供经费、购买枪支、传递情报,用一生书写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这位生长在农村的女性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是怎么成为一名地下英雄的?记者追寻着她的足迹,多次走访,试图还原她模糊影像背后清晰的历史,一段红色传奇重新闪现光芒……
身世坎坷 郭大姐曾发誓不嫁
平舆县烈士陵园园长范永青说:“多年来,平舆、新蔡两地一直流传着双枪郭大姐的传奇。”
范永青介绍,郭了凡原名郭超尘,1890年出生于平舆县西洋店乡郭寨村。郭了凡的父亲是一介书生,母亲曹氏出身于正阳县西严店乡曹楼村名族曹家。郭家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家中有1800多亩土地。郭了凡幼年随父攻读诗书。郭家人丁单薄,只有郭了凡和弟弟,业大人少。本族一个伯父想霸占他们的家产,用抹了砒霜的柿子害死了她在新蔡今是中学读书的弟弟。郭父悲愤成疾去世,愤怒的郭了凡继承家业立誓不嫁。
执掌家事之后,本族恶霸曾几次暗害她,更激起她对旧制度的不满和愤恨。31岁时,郭了凡奉母命与正阳县的表兄曹万选成婚。但是,除了偶尔和丈夫在正阳县相聚外,郭了凡大多时候都在郭寨。因此,当地人都称她郭大姐或郭大闺女。
“我母亲曾经是奶奶的丫鬟,当年却不知道奶奶是一名地下党员。”
郭言说,一次她和母亲一起给奶奶上坟,见到了曾经给郭家邻居赶车的周占海老人。听了他的讲述,才知道奶奶原来是一名共产党员。
“前院国民党,后院共产党。郭家大院中,放羊的、喂牛的、教书的都是共产党。郭大姐也是一名地下党。” 周占海告诉郭言。
“郭宅有三进房子,前院有砖瓦砌成的客厅,明亮气派。郭了凡经常利用她在当地社会名流的身份在此招待国民党官员和日伪官员。中间是她的住处,后院的几间房子则是地下工作者的聚会之处。好多事,你姑姑郭幼续都知道。” 周占海对郭言说。
投身革命 郭宅变成联络点
“他们都说我像母亲,长得像,性格也像。母亲个子很高,人很大方,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还打得一手好算盘。她非常朴素,经常穿一身蓝黑色的棉布大衫和裤子,从来没穿过旗袍,戴过首饰,闲下来还会纺纱织布。”郭杰清回忆起母亲时说。
郭寨村地处新蔡、汝南、正阳三县交界处,因家庭变故,思想进步的郭了凡很早就开始接受革命理论并传播革命种子。从1927年开始,郭家就成了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1931年秋,经豫南特区地下党区委组织委员刘秉义介绍,郭了凡加入共产党。入党后,党组织决定,郭了凡不与其他党员横向联系,只和党内负责同志保持单线联系,以地主身份公开和国民党政府各级官员打交道,为我党提供情报。
从那时开始,郭家大院就成了周占海口中的“前院国民党,后院共产党”。郭了凡不仅把自家变成新蔡、汝南、正阳三县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还在抗战和国共战争期间,掩护了大批党的高级干部,并多次变卖家产,为地下党提供活动经费、培训经费,并为党组织提供巨资购置军火。
“我家不仅喂牛的、放羊的是共产党,长工也多是共产党员,连家庭教师、管家和那些突然来访又神秘消失的亲戚也是。印象中家里进进出出没有断过‘亲戚’。”郭杰清说,家里的后院墙头比较低,为的是有突发情况,开会藏身的共产党人可以翻过去。后院的秸秆垛里也藏过人和枪。
郭杰清的家庭教师是当时新蔡县委书记张昕。1940年、1941年,时任皖北特委书记的吴浩等20多名地下党负责人都以各种各样的身份在郭家工作和隐蔽过。他们每次开会,年幼的郭杰清就会到大门外为他们站岗放哨。如果去郭家滩开会,郭了凡就会让女儿准备干粮。“我家有500亩地是郭家滩的河滩,他们经常在那里开会。”郭杰清说,郭家拥有新蔡县蛟停湖附近500亩河滩,因为那里的芦苇茂盛,隐蔽性强,郭了凡就把此地作为地下工作者秘密开会的地方。
郭了凡还经常为有需要的同志提供掩护。郭杰清回忆,1946年冬,她家来了两位特殊的亲戚,吴浩夫妇带着一个孩子,在他们家住了3天。郭了凡对他们热情招待,严加保护。临走时,郭了凡给他们化了装,又送给他们一辆小推车,把他们打扮成到外地投亲的,使他们得以顺利地从地下党中转站进入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1947年,张昕路过西洋店,郭了凡把他化装成卖油郎,安排长工老姚把他送出危险区。时任中共新蔡县委组织部部长的胡亮背上生疮住在郭了凡家,郭了凡让郭杰清给他换药清洗……
郭了凡不仅积极掩护同志、传递情报,还经常把革命标语和传单撒到或贴到村头和街上。她利用自己能出入县政府的便利条件,把传单撒在县长的办公桌上,县长卫兵发现后惊呼“共产党真厉害” ,县长吓得目瞪口呆。
散尽家财 支援革命不动摇
郭杰清说,一次,母亲外出,被两个人拦截, 前面的人用枪口指着她说:“是你本家拿钱叫我干的。对不起了!”说着,就要开枪,“砰”的一声枪响,前面的人却被后面的人打死了。开枪的人说:“郭大姐,你救过我。我不会恩将仇报……”
原来,郭了凡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家里的收入除了支援地下党外,就用来接济乡邻,当地的老百姓对郭了凡都很感激。
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灾,郭了凡在家门口支了两口大锅,救济灾民。郭了凡对女儿说,大灾之后常有瘟疫。她熬制绿豆汤给村民,并带着郭杰清采摘霜桑叶等熬制汤药预防疫病。
解放后,郭杰清在西洋店村,遇见一位老大娘。攀谈间,老大娘知道她是郭寨人,非常激动,拉着她问:“骑白马打双枪的郭大姐你认识不?那年灾荒,就是她救了俺一家人啊!”
“母亲是不是能打双枪我不知道,不过她外出经常骑马,不仅出资帮游击队购买枪支,还经常把家里的枪支借给游击队。”郭杰清说。
1938年至1939年,中共汝南县委组织部部长马鸿谟在她家办《曙光报》,宣传抗日。当时既无纸张又无机器,郭了凡变卖土地,筹措经费,《曙光报》得以顺利出版。马鸿谟受西洋店区委委托,在郭了凡家举办了4期基层干部培训班,培训基层干部40余人,所需经费,全由郭了凡提供。后来,马鸿谟奉命调回汝南,《曙光报》和培训班才停办。
位于正阳县寒冻镇的郭家杂货铺,也是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之一。1940年5月,时任汝南地委书记王景瑞到西洋店检查工作时就住在郭了凡家。当时,汝南地下斗争形势非常严峻,省委指示在寒冻镇设立党的秘密联络点。中心区委对所属组织、党员进行整顿和严格审查后,由郭了凡出资在寒冻镇办起一个杂货铺,作为联络点,并将西洋店中心区委划归新蔡县委领导。郭了凡还给刘秉义出资开药铺,作为党的外围联络点。
郭杰清说,1941年2月,地下党新蔡县委转移到西洋店乡郭寨村,机关设在郭了凡家。县委制定了“隐蔽组织,单线联系,待机而动”的工作方针,采取“干部大众化”,隐蔽身份,联系群众,组织抗日力量。时任新蔡县委书记张昕和交通员任振华都在郭家隐蔽,任振华用管家的身份作掩护。
郭了凡的革命行动,引起反动势力的憎恨。
郭杰清说:“1933年、1943年母亲曾两次入狱。1933年第一次被捕时,我也一同被关押。夹手指、老虎凳、辣椒水……每次母亲受刑回来,看着母亲遍体鳞伤,我都忍不住大哭。母亲的手受刑后不能端碗,我就喂母亲。母亲大小便时,我帮母亲解腰带。母亲在监狱中从没有颓废过,每次都笑着安慰我‘我的好女儿,你长大了,管大用了’。”
1943年,郭寨一带的恶霸刘玉义见许多人在郭了凡家进出,便派家丁到郭家刺探情报。郭了凡发现后,为了争取时间,掩护同志,将计就计,控告这名恶霸“通共”。国民党政府把刘玉义逮捕。郭了凡争取到了时间,新蔡县委的同志安全撤离,郭了凡却在之后不久再次入狱。在监狱中,敌人严刑拷打,但她坚贞不屈,拒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更没有透露党的秘密。日本人听说郭了凡“通共”,赶来搜查,没有找到证据就一把火烧了三间客厅……
第二次出狱后,郭了凡与单线联系的负责人失去联系,十分焦急。1947年秋,新蔡县委恢复建立不久,郭了凡马上与其联系。时任中共新蔡县委组织部部长胡亮,在郭寨一带成立游击队,配合我军南下。郭了凡得知县大队缺乏装备,又变卖土地,多次购买枪支弹药……
郭杰清说,为了资助共产党,母亲多次变卖家产,到1949年,她家的1800多亩土地仅剩下了200亩。1951年,郭了凡病逝。
革命家风 世代传承永不忘
1984年12月,时任豫皖苏鲁四省党史整编办公室副主任王宇到平舆县检查指导党史征编工作时,曾特别提到:“我在郭了凡家住过。在郭了凡家住过的地下党的负责同志有几十人,当时她家前院住的是国民党,后院住的是我们地下党。有时,国民党在前院开会,我们在后院开会。”时任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宁之祥说:“我不认识郭了凡,但我脑子里装了很多郭了凡的事迹。”
解放后,郭杰清曾有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遭遇,但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不仅把工作做好,还独自养大3个儿女。如今91岁的她,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身体很好。记者见到她时,她正提笔撰写有关母亲的回忆材料。“我从没见母亲为什么事黑过脸掉过泪。她很开朗,总是教育我和弟弟做人要孝道,要谨守本分。”郭杰清说,小时候一次她做错了事,被母亲锁进房间反省。母亲对她说,只有想清楚是非才能做好人。“母亲很乐观。这么多年,就是母亲的这种精神激励我乐观地面对生活。”
郭了凡的重外孙李中伟,是驻马店市联通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曾连续两年获得河南联通技能大赛一等奖,今年还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他说,从小母亲就经常用老太的事迹引导和激励他。在他心目中,本分做人、踏实工作就是对先辈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