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地点:市金山路
体验工种:铺路工
铺路10分钟 如同洗桑拿
□晚报记者 苏 莉 实习生 韩玉萌 文/图
在烈日下工作的铺路工。
搅拌机隆隆作响,五六名工人脚穿胶鞋紧张地忙碌着。昨天上午10时许,在市金山路上,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工人们在烈日下忙得热火朝天。
46岁的张国全是汝南县人,以前在外地当建筑工,今年来到市区工作。
张国全和工友们每天从早上五六时开始工作,天黑收工,只有中午能休息一会儿。如果碰到路面收光,他们就没有休息时间了。
记者看到,张国全的脸已经被晒得发红,有些地方还脱皮了。他一弯腰,脸上汗水直往下滴。
张国全说,在这里工作每天 “湿身”七八次,衣服甚至能拧出水来。
“天气这么热,有什么方法降暑?”记者问。“在工地上干活哪有降暑的方法,最多就是喝点儿凉水。”张国全说。
“根本没有时间凉快,混凝土凝固的时间不等人。”说话间,张国全仰头猛喝一大口矿泉水后,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道路上,准备修补的路面已经挖开一个坑槽。运输混泥土的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倾倒在坑槽内,张国全和工人们手持铁锨立即进行摊铺。
“胶鞋裹着脚,热烘烘的,鞋子里面都是汗水,脚都泡白了。”张国全说,因为天气炎热,一个小时内必须把这些混凝土收光,否则就凝固了。
看着工人们认真工作,记者也想体验一下。“这活你不能干,太危险了。”周国全说,混凝土从机器上撒下来,干活的工人身上、脸上都是水泥。
在记者的坚持下,周国全最终同意记者参与摊铺路面,但要求记者一定要注意安全。记者拿着铁锨,学着其他工人的样子摊铺。仅10分钟,记者就如从水中钻出来一样,浑身湿透。
周国全说:“说不辛苦,那是假话,干这个活也确实遭罪,但是修路是大事,总得有人来干,路坑坑洼洼的谁走着都不舒坦。”
体验地点:驿城大道
体验工种:电力工人
工作几小时 晒成“红脸关公”
电力工人冒高温抢修线路。
□晚报记者 刘永奇 通讯员 张 涛 文/图
近日,我市电网负荷一路攀升,再创新高。为保证电力设备在高温天气下稳定运行,我市供电部门抢修人员冒着酷暑,经常昼夜奋战在电力检测抢修一线。7月28日下午3时,记者跟随驻马店供电公司抢修人员前往电力线路抢修与维护现场,实地体验高温炙烤下的带电消缺保供电工作。
一天前,巡检人员查出编号为10千伏东供5、东供7驿城大道支线的隔离开关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尽快更换。7月28日下午2时30分,虽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但驻马店供电公司的几名抢修人员已经准备好装备。
下午3时,抢修人员乘坐两台带电作业车来到市开源大道与驿城大道交叉口的作业现场。下车不到10分钟,几名头戴蓝色安全帽、身着长袖工作服的抢修人员,已经完成对线路的初步检查。几个人顾不上休息,拿起更换的设备再次进入带电作业车。
“电线杆上的电缆和设备热得烫手,地面气温近40℃,上面最低也有50℃。”现场作业负责人张建峰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每隔一段时间,抢修人员都得暂停作业,到地面补充一下水分。记者发现,很多人衣服被汗水浸透。经过近4个小时的作业,抢修人员对4组隔离开关和设备线夹进行了更换,彻底消除了隐患。
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几名抢修人员全身湿透,都被晒成了“红脸关公”。张建峰说,“不能因为高温就躲在凉爽的空调房内不干活,这可是职责所在。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让市民清凉度夏,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与烈日、高温为伴。”
看着容易干着难
体验地点:市交通路
体验工种:钢筋工
高温下认真工作的钢筋工。
7月29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市交通路西段一建筑工地。
在工地上,记者见到了正在捆钢筋的陈师傅。陈师傅从事建筑行业已30多年,工地上的工友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钢筋”。陈师傅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额头上全是汗珠,胳膊被晒得脱了一层皮。“要说在太阳下暴晒时间最长的,肯定就是我们钢筋工了。”陈师傅一边捆着钢筋,一边笑着说。
“师傅,您为什么戴着手套干啊?”记者问。
“这太烫了,不戴手套没办法干。”陈师傅说。 记者用手摸了一下钢筋,确实很烫。
“师傅,您能教我一下,让我体验一下吗?”记者说。
“好的,可以。”陈师傅答道。
在陈师傅的指导下,记者体验了一下捆钢筋。把细钢丝对折后,从需要捆绑的钢筋下穿过,呈十字交叉后,用专用工具一钩,转动手腕,一个捆绑点就完成了。
这活儿看着容易,干起来特别难。记者捆了约10分钟,汗水就已浸湿后背,累得气喘吁吁。陈师傅走到记者跟前说:“喝口水,休息一下。”
“如此热的天,你们为何还穿着长袖衣服?”记者问。“虽然天气很热,但为了保护皮肤,我们都得穿着长袖的厚衣服,要不时间一长就被太阳晒伤了。”陈师傅说。
虽然阳光照在皮肤上如火烧一般,但钢筋工们却干劲十足,工地上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作为钢筋工,他们用乐观开朗的心态战胜了烈日的炙烤,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诠释着对职业的忠诚。炎炎夏日里,他们平凡而坚毅的身影构成了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