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
扩大服务覆盖面,扩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晚报记者 杨 丽
本报讯 2015年,我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35元提高到40元。本次调整主要是巩固现有项目,扩大服务覆盖面,扩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这是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的情况。
根据市卫计委相关工作安排,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之后,我市将稳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对血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增加随访次数,提高老年人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覆盖率。
同时,还将扩展和增加服务内容,在老年人体检中增加腹部B超检查,新增加结核病患者管理服务,监控其规范用药。同时加强健康服务教育,提高个体化健康服务水平;加强预防接种服务,完善建立预防接种证制度。“6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项目暂时不做调整。”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只提高了5元钱,所以部分项目暂时不做调整。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之后,市卫计委为了调动村医积极性,加大了对村医的支持力度,将村医能够承担的医疗责任尽量交由其承担。记者了解到,村医可承担的服务主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卫生公共事件报告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任务。
记者了解到,加大对村医的投入力度,合理分配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以提高农村居民获得服务的可及性,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医疗改革带来的成果。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人员培训是重点。”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2015年我市各县区卫生部门的情况,我市将重点加强县区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项目管理能力。此外,我市还将完善服务模式,推广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服务、签约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提高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