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玉荣
“老妈妈,我回来看您了!”今年清明节前的一天,“农民工司令”张全收来到渑池县仰韶乡马岭西沟村裴鲜草的家,他用手擦拭着镜框里裴鲜草的照片,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这是裴鲜草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张全收特地从深圳赶回来“看望”老妈妈。
一锅药的情怀
34年前,15岁的张全收因家贫辍学,和同村伙伴从上蔡县来到渑池县仰韶乡马岭西沟村的一个窑场打工。那时候,裴鲜草的家就在窑场隔壁。
张全收在窑场里负责清理窑灰,每天一进窑再出来,就变成了“黑人”。40多岁的裴鲜草每次看到张全收就会心疼地问:“孩儿,能不能吃饱?”那种神态、语气,像极了张全收的妈妈,让头一次出远门的张全收心里特别温暖,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冲着裴鲜草喊一声“妈妈”。
窑场工人睡觉的窝棚潮湿阴冷,不到一个月,张全收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医生开了中草药,张全收拿回来却没法煎。裴鲜草知道了,就用家里的铁锅每天给张全收煎药。看着张全收瘦弱的样子,裴鲜草很心疼,常常省下口粮给张全收吃。
就这样过了一两个月,张全收的关节炎好转了。一个雨夜,睡梦中的张全收被同伴叫醒。原来窑场主欠了别人的煤钱跑了,大伙儿害怕被扣留,打算趁着雨夜逃跑。张全收嚷嚷着:“我去跟裴妈妈告别。”工友们推着他:“还不赶紧跑,哪还有时间告别?”说话间有人帮他卷好了被褥,拉着他冒雨冲进了夜幕。
25年后与裴妈妈相见
之后,张全收东奔西跑,辗转打拼于不同的城市,经历种种磨难。然而,在他心中,始终没忘裴妈妈。
2006年,在深圳打拼近十年的张全收终于小有成就,他更加想念裴妈妈,决定寻找裴妈妈。然而窑场早已倒塌,裴鲜草也不在附近居住了。张全收经过多次打听,终于找到了搬去和儿子同住的裴鲜草。
此时的裴鲜草已经70岁,卧病在床。张全收在病床前表明身份后试探地问:“老妈妈,您还记得我吗?”没想到老人一把握住他的手,涕泪纵横道:“孩儿啊,这些年你去哪儿了?”
原来在张全收“逃走”后的第二天,裴鲜草照常到窑场给他送药,却不见了他。20多年里,她一直记挂着这个“可怜孩子”。
断了20多年的母子缘终于被续上了。裴鲜草有一子五女,张全收成了她的第七个孩子。从那以后,张全收每年中秋、春节都去看望老妈妈:送点钱,说说话,尽尽孝心,也把裴鲜草的子女当作亲兄弟姐妹。
为裴妈妈披麻戴孝
如今,虽然老妈妈已经去世,但张全收与马虎民一家人的感情却没有断。他会时常打电话,询问这几个兄弟姐妹的生活状况。
张全收说,自己一路打拼的几十年里,遇到过很多帮助自己的好心人,自己的助人之心都是受这些好心人的影响。虽然老妈妈不在了,但这份感情,他一生也不会忘记。唯有将老妈妈乐于助人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才是对她最好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