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的感召力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工作正在火热地进行中,300多位候选人正面向全国进行公示,他们全部来自基层,都要接受检验,他们的事迹通过媒体传遍全国。这些故事既让人感到震撼,也让人感到亲切;这些故事既有感染力,更有感召力。评选活动还在进行中,一股学习候选人、弘扬正能量的热潮已经开始在神州大地涌动了。
刘珍是上蔡县芦岗乡程老村村民,在村口经营一家小店,虽然收入不高,但她经常到上蔡县孤儿院,给孩子们买点学习用品,带点小礼物。
张全收是这次河南省推选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9年前刘珍的孩子在深圳打工时患上癌症,走投无路的她听说有一位叫张全收的老乡在深圳开了一家帮助农民工就业的公司,经常帮助老乡解决各种困难,就找上门去。
当时刘珍并不知道张全收的公司才成立3年,事业刚刚起步,一下子拿出这些钱不容易,但张全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有人求助,他总是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家乡学校的教室成危房了,他拿出家里的全部收入又借钱盖起了新学校。刚建完学校,乡里的敬老院需要扩建,他又苦干两年,然后捐出全部收入。
虽然刘珍的儿子后来还是离开了人世,但张全收一直没有停止对这家人的帮助。两年后,张全收又拿出8万元钱,帮助刘珍做起了小生意。
多年来,得到过张全收帮助的人数不胜数。在他的带动下,这些人又去帮助更多的人。
陈纪青因经常帮助他人,入选了2009年中国好人榜。2007年,他患上双腿股骨头坏死,无法行走,别说帮助别人,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保障。陈纪青在报纸上看到了张全收的报道,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张全收打了个电话。
张全收听了陈纪青的情况,二话没说就给了他10万元钱创业办厂,后来资助他10万元钱盖房子。如今,陈纪青通过手术扔掉了双拐,他参加了县里的义工和志愿者服务。只要有时间,他就参加活动,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
历届全国道德模范都是平民英雄,他们的事迹鲜活生动,真实感人。老百姓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了。学习先进模范是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正能量,这样的学习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所以大家才有热情,能持久。这也正是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一届一届长盛不衰、越办越好的奥秘所在。
(据7月1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