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走进纱厂社区
为先进人物、自强不息者送温暖
20名居民领到慰问品
□晚报记者 高琳琳 张丽丽 袁 敏 文/图
自强不息者领荣誉证书。
先进人物领取证书及慰问品。
自强不息者领取慰问品。
本报讯 “张师傅,您真是好样的,面对7000元钱不动心,还张贴招领启事寻找失主。”“我这只是举手之劳,哪有您做得多呢!您为咱社区可没少付出啊。”昨日上午,驿城区雪松街道纱厂社区居委会二楼会议室里,社区30多名居民聚在一起,就社区居民做的好事进行座谈。
这是发生在由本报与老村长酒驻马店办事处共同举行的“老村长”社区行活动中的温馨一幕。当日上午,纱厂社区“关爱社区 弘扬正气”座谈会举行,社区的10名先进人物及自强不息的10名残疾人受到表彰,并领取了诚成商贸有限公司和青岛啤酒驻马店办事处送来的慰问品。
据纱厂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翠芳介绍,此次评选出的20名受表彰者,都是经过社区居民推荐或个人自荐选出来的,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了公示。他们有的是社区里的热心人,有的是自力更生的残疾人。
他们是社区居民的典范
今年41岁的许文重,在纱厂家属院北院居住。由于经常为社区居民提供义务维修服务,他大伙儿称为“社区英雄”。
在跟大家讲述自己的事迹时,许文重只说了几句话:“我们都是社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健身器材坏了修一修、下水道堵塞了疏通一下、线路有问题了查看一下,我做的这些都是力能所及的事情。”
“许文重是个热心肠。由于他以前做过水电工,所以社区有水电上的问题都是他解决,从来没向社区要过一分钱。”李翠芳说,纱厂家属院南院的下水道堵塞,都是许文重疏通的,家属院里的健身器材也是他安装的。
纱厂社区由纱厂家属院南中北三个家属院组成。由于该家属院是一个改制企业家属院,居民大都是原纱厂的退休工人和下岗工人,每家的情况都比较特殊。自从该家属院实行物业管理制度以来,收物业费成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居民楚秀英此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知道收物业费的工作非常难做,从来没有给社区添过麻烦,每到交物业费的时候都是带头交纳。”楚秀英说,她在纱厂家属院南院14号楼居住,该栋楼的居民经过她的动员,基本上全部交纳了物业费。
身残志坚为生活奋斗
在座谈会上,高大帅气的赵本立引起了大伙儿的关注,他身残志坚的事迹更让大家为之动容。
今年38岁的赵本立,小时候患上了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看东西都是模糊的。原本在纱厂上班的他,因患有眼疾不得不辞工在家,先后做过几份零工。他的父亲去世多年了,母亲双目失明,如今母子俩相依为命。
2011年,赵本立在市残联组织的残疾人技术培训中,学习了7个多月的盲人按摩,毕业后在一家盲人按摩店打工。尽管每个月一两千元的收入不算多,但是赵本立用它养活着一家人。母亲、妻子、孩子和他生活得很幸福。“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所以我更要坚强。”他说。
居民越中华家可谓困难重重,不幸接二连三地降临他家。先是他夫妻两人在纱厂改制后失业,后来他的妻子又患上眼疾,于几年前双目失明,再后来又不幸得了肾结石,已摘除一个肾。越中华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他一个人当成几个人使,在照顾妻子的同时打工挣钱。
幸运的是,越中华的女儿非常争气,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名牌大学录取。然而,由于劳累过度,越中华的肺和肾都有不同程度的衰竭。社区工作人员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提出给他家申请低保,却被越中华拒绝。“低保我不要,我还年轻,不能给国家找麻烦。”他说。
企业代表
被他们的事迹感动
在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上,20名受表彰者分别讲述了他们的事迹,大家在一次次的感动中鼓掌。老村长酒驻马店办事处的负责人沈华在座谈会即将结束时,说了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听到大家的事迹后,我真的被你们感动了。这个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当日上午10时40分,座谈会到了最后的颁奖环节,20名受表彰者领到荣誉证书,并且领到由老村长酒驻马店办事处、青岛啤酒驻马店办事处赞助的啤酒、大米和食用油。
“哟,开罐还能中金条啊!这下我们可捡到大便宜了。”领到慰问品的居民又多了一层惊喜,大家欢欢喜喜把慰问品抱回了家。
沈华表示,今后他们会向这些先进人物和自强不息者学习,多做些力能所及的事情。同时,多参与和举办这样的社区活动,把正能量传递到社会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