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花去数万元钱
七旬老人被洗脑疯狂购“药”
药监部门:发现类似情况可拨打12331投诉
□晚报记者 苏 莉 文/图
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的保健品山楂山药粉。
本报讯 “这是保健品,怎能当药吃呢?”“这种药无副作用。”昨天上午,在市骏马路中段一养生中心,记者问工作人员,对方回答道。
“父母今年都70多岁了。从两年前开始,他们就不间断买一些保健品。”昨天,马青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因为她兄妹四人都很孝顺,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到市雪松大道东段的父母家探望,父母的工资每个月加起来有4000多元,生活过得很幸福。
马青说,自从购买这些保健品后,他的父母像变了一个人,不再听他们的话,经常说一些“小李说……”之类的话语。后来,他们才知道小李就是销售给父母保健品的那家养生中心的推销员。平时,小李经常给老两口讲解健康知识等。随着小李的“关心照顾”,平常生活很节俭的老两口开始大方起来,不断购买保健品。
马青说,两年来,父母长期食用山楂山药粉和银杏滴丸等。这些保健品每提的价格为三四千元。两年下来,父母已花去数万元钱。看着父母这么痴迷,兄妹几个都很担心,便让在医院工作的她来劝说父母,但无济于事。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中心医院见到了马青,她向记者展示了父母买回的部分保健品。记者看到,这些山楂山药粉的生产厂家竟然是安徽的一家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我劝父母很多次了,但他们就是不听。”马青说,他们兄妹几个也想找那个小李谈谈,但总是找不到。不过,他们知道那家养生中心在市骏马路中段。
“我们这里专门销售针对老年人高血压、胸闷等病的保健品。”昨天,记者来到这家养生中心,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开始推荐他们的银杏滴丸和山楂山药粉。当记者指着包装上的“保健食品”字样问工作人员是啥意思时,对方说这证明该产品没有副作用。
“他们这是夸大宣传,诱导老人们消费,对老人的健康不利。”马青说,自父母购买了这些保健品后,平时出现头疼发热等症状,也不愿到医院看。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鱼龙混杂,加上销售人员巧舌如簧,老年人识别能力较差,很容易中招。”昨天,记者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值班人员取得联系。值班人员表示, 市民如果发现类似情况可以拨打12331投诉,他们将前往调查。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 2830110,线索提供人马女士获得二等奖,奖价值88元特曲酒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