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苏 莉 文/图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市中华大道西段道路南侧,一废品收购站将收来的酒瓶子堆放在人行道上,一些酒瓶破碎后,路面上全是玻璃碴子,屡屡惹祸,引起附近市民的不满。
“酒瓶子堆放在人行道上,周边都是玻璃碴子,我们骑车经过时车胎经常被扎破。”昨天上午,市民刘武向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反映。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该品收购站,看到整个人行道被收来的废品占据。在紧挨着非机动车道处,堆放着一些酒瓶子,旁边的道路上有明显的玻璃碴子。
“我家的电动自行车已经补三四次胎了,每次都能从车胎上找到玻璃碴子。”刘武对废品收购站的负责人说。
当天上午,对于刘武的反映,该废品收购站的一男子说,因为酒瓶子的特殊性,运输和装车的时候确实有烂掉的现象,他们也会进行清理,不过一些小的玻璃碎片清理不干净。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大家并不希望收废品人员租用临街门店,但整个城市还需要收废品者。”昨天记者与驿城区综合执法局值班人员取得联系。值班人员说,对于废品回收应进行规范管理,必须制定群体管理制度,辖区居委会、公安、工商等部门要联合起来。比如,规定废品堆放的最长时限和堆放标准、堆放地点等,不遵循规定的将扣押其经营工具和经营物品。特别是像酒瓶子这类废品,更应该规范管理,以杜绝安全隐患。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线索提供人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