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玉荣 文/图
本报讯 “我填好了表格,来,先采集我的。”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聚集了不少人,大多是专程赶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志愿者们拿着填好的志愿捐献登记表,排队等候采集血样。
李大帅告诉记者,他已献血多年。去年,他接触过一名白血病患者,感受到患者及其家人在病魔面前的无助与绝望。那时,他就萌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李大帅表示,如果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的话,他将义无反顾地捐献,帮助对方摆脱病魔。
“我可以采集吗?”在采集血样现场,一位60多岁的老人挤到医务人员身边问。“对不起,这个活动有年龄限制。18至45周岁符合无偿献血条件的公民,才可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医务人员解释后,老人有些失望。“那给我一些宣传资料,和你们一起发宣传单吧。”老人说着和工作人员一起当起了宣传员。
“这些志愿者的血样检测合格后,他们将成为中华骨髓库的成员,就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驿城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韩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