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制作麦草画需蒸、熨、烫、烙、刮、贴、剪、粘等10多道工序。
如今,汝南麦草画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麦草画因其独特的原料,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
在袁月英的带领下,汝南县800多名留守妇女通过制作麦草画走上致富路。
今年42岁的袁月英曾是汝南县罗店镇文化站的一名职工。20多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到麦草画的研究与发展上,制作的麦草画风格独特,既有传统色彩又有现代气息。
2003年,袁月英成立了汝南县袁月英麦草画工艺有限公司和袁月英麦草画艺术研究院,传承发扬麦草画民间制作工艺、创新开发出卷轴麦草画、立体麦草画等8大系列上千个品种。
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而起源于民间的麦草画(又名麦秆画、麦秸画),则赋予了麦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袁月英白天忙麦草画制作,晚上苦练绘画。
2013年7月,袁月英的麦草画制作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袁月英被命名为麦草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