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诉求 多报道社区居民的生活现状
居民给本报提意见和建议
希望多宣传社会正能量
□晚报记者 张丽丽/文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图
本报讯 多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多报道社区居民的生活现状,多刊登天中人文地理方面的文章,多摘录老百姓想了解的生活常识……6月23日下午,在驿城区雪松街道纱厂社区活动室里,本报社区新闻部的采编人员,与该社区的20多名居民齐聚一堂,听取他们对本报的意见和建议(如图)。
姬从周是原纱厂的退休干部,阅读报纸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天中晚报》更是他每天必读的报纸之一。他认为《天中晚报》办得很成功,不仅内容丰富有看头,读起来还有亲切感,是一份有感情的报纸。对于报纸目前存在的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晚报既然是一份都市报,就应该多反映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从变化中来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姬从周说,他还希望多刊登点儿天中人文地理方面的文章。《望河楼》就不错,应该加大这类文章所占的比重。
“《天中晚报》紧跟党的方针政策,这从很多报道上可以体现出来。我认为一些版面虽然内容很丰富,但设置有点儿乱,文章的标题也不太醒目。”居民郭书新说,现在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大家看报纸往往先看标题再看内容,如果标题不吸引人,读者可能就不会再看内容了。
黄凤英是纱厂社区门球队队长,她认为报纸应该针对不同的群体设置版目,如家庭主妇最喜欢看的是生活小常识或小窍门方面的文章,希望晚报今后能够多刊登这类信息。同时,她还希望晚报多在社区组织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还能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在征集居民意见时,胡新政、韩来福、胡建荣等人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纱厂社区主任李翠芳也说了她个人的意见,希望晚报多宣传些正能量的事情,多反映基层群众的诉求。居民董新民则提出了一个请求,说他们社区有600多户居民没有房产证,希望记者能帮他们咨询一下。
当日下午5时许,一个半小时的座谈会即将结束,居民仍然围着采编人员说个不停。他们希望《天中晚报》多为老百姓说说话,多宣传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