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刘永奇
本报讯 6月21日,市民邓女士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反映,位于市置地大道与金山路交叉口北侧的“三锅演义”火锅店突然关门,她不久前办的充值卡无法使用。
邓女士告诉记者,上个月,她在这家火锅店吃饭时,办理了一张充值卡,充值3000元。“店员说办卡后不仅吃饭可以打折,还可以享受多种贵宾待遇。”邓女士说。
几天前,邓女士带朋友去火锅店吃饭,消费了几百元。端午节小长假第一天,邓女士再次去火锅店吃饭时,发现火锅店关门,门上贴着转让告示。邓女士按照告示上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接电话的人自称是房东,不清楚火锅店老板去哪儿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的商家为了筹措资金、发展店铺等,会推出预付式会员消费卡。这类会员卡在带给消费者一定优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风险。
2014年8月,市区朝天门饭店突然关门,市民黄先生近千元的充值卡无处使用;2014年10月,市文化路东段新口味美食城和市育红巷外婆桥快餐店突然关门,由于找不到商家,市民陈女士近万元的充值作废;2015年6月,市建新街中段“金麦汇”蛋糕店关门,市民几百元的充值卡作废……
对此,市开发区消协有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民在办理预付卡之前最好再三考量商家的信誉度,存入金额不宜过多,同时要求商家开具发票,以便日后维权。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