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李佩馨 文/图
近期,一些市区居民纷纷到社区填写独生子女奖励申请表格。虽然每人每年近千元钱的补贴并不多,可对于许多独生子女或者失独家庭来说,这项奖励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了解居民的心声和新政的意义。
工作人员到居民区宣传统计。
居民到社区进行登记。
工作人员为相关人员建档。
独生子女光荣证。
好事突如其来
每天,家住市健康路中段建新社区的李建设早晨起床后到附近的市场买菜,接着回家做饭送孙女上学,空闲的时候和门口的几个老伙计下下棋。日子就在平凡的琐事中被打发了。
“孩子们上班天天那么忙,我们不拖累他们,多帮衬些就行了,也不指望他们。”6月15日上午,记者见到了63岁的李建设,他曾是一名下岗工人,妻子有微薄的退休工资。两人唯一的儿子虽然结婚成了家,但儿子和儿媳两人工作忙,小孙女多由他们老两口带。
“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一个孩子有什么不好,这么多年省了好多事,只是当我和老伴生病时才感觉孤独。”李建设说,当时由于单位有规定,只能要一个孩子,又因为妻子身体不好,他就断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想法。
“老李哥,你家是独生子女家庭吧?带上你们的证件到社区登记,国家准备发补贴。”上个月,李建设在家门口遇到了建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秋月,王秋月的一番话让李建设发了呆,自己年纪一大把了,孩子都成家了,怎么还能领独生子女补贴呢?
带着疑问,李建设到社区了解详细情况,没想到办公室里来了不少询问和登记的居民,而且和他的年纪不相上下。
“你家也是独生子女啊,这次要发多少钱啊?”李建设向一位老哥询问。
“听说每年有好几百元钱呢,这下咱也沾好政策的光了。”对方回答。
虽然每年只有几百元钱的补贴,但对于李建设和妻子来说,两人每年的补贴加起来近两千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同时还能为孩子多出一份力。李建设和妻子都很高兴,立刻到社区办理了登记手续。
独生子女家庭争相登记
当日上午,记者来到驿城区人民街道建新社区,在一间办公室里,几名居民正排队登记。
“只要你原来的单位开个证明就行,到时候我们还会逐个走访。”工作人员向一名没有携带独生子女证的居民建议。
“这么简单啊,我这就去开证明。”这名居民高兴地离开了。
“上个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到社区进行宣传统计,目前社区登记的独生子女家庭有333户,工作人员的走访工作也快结束了。”在社区里,党支部书记王秋月告诉记者,一开始工作人员向社区居民宣传时,大家还不认同,因为这种补贴形式是以前没有的。后来宣传得多了,大家才相信国家出台的这项新政策。
“在统计的这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前市区一些企业的下岗职工,独生子女补贴的发放无疑对大家来说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王秋月说。
在驿城区南海街道南海社区,独生子女登记调查工作已告一段落,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挨个进行比对核实。
工作人员说,南海社区一共有5000户居民,根据登记调查的结果,辖区目前有149户独生子女家庭。
“辖区居民大多是老住户,而且很多家庭都很贫困,国家的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南海社区工作人员说,希望这项新政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和福利。
新政策惠及独生子女家庭
独生子女家庭申领补贴政策实施的原因、市区的工作开展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驿城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制度的通知》和有关规定,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可以申请领取独生子女补贴。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具有本省户籍的城镇居民或户口迁出本省仍在本省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原本省城镇居民;没有违反计划生育号召和政策法规生育且目前现存一个子女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年满60周岁;未享受外省(区、市)同类奖励与扶助、国家计划生育特别扶助以及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对年满60周岁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工作人员说,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三无”老人供养等惠民政策时,奖励扶助金不计入个人和家庭收入。
只要符合奖励扶持制度条件的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一寸免冠近照4张,以及办理退休手续的原工作单位出具的婚姻生育状况证明(原无工作单位或原工作单位已不存在的由现居住地居(村)民委员会出具证明),离婚人员应该提供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到户籍所在的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相应的表格。
据介绍,目前,驿城区正在对已登记的独生子女父母进行信息采集,确认合格后,将以个人为单位,每年统一发放一次奖励扶助金。
失独家庭受到关爱
在社区登记后,家住驿城区人民街道风南社区的张先生虽然没有因这项补贴感到惊喜,但他心中多了些安慰。
记者了解到,张先生唯一的儿子10几年前不幸去世,从此夫妻俩再没有要孩子。虽然政府给予像他们这样的失独家庭一定的补贴,但张先生难掩失去亲人的痛苦。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张先生说,他们的情感依赖和养老保障没了,这是最大的打击。
随着“常回家看看”入法引发的热议,“空巢家庭”曾多次引起舆论关注。然而,社会上还有一种“空巢”,它们“空”的原因并不是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而是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插队,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也遭遇过下岗。但是与同龄人相比,我们一些人唯一的孩子没有了,现在面临养老,无法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期盼国家和社会给我们多一些保障与关爱。”失独父亲陈先生说。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给予每月每人一定的补助,现在这些失独家庭也在补助范围之内,希望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的关爱能让他们晚年生活得更好。”驿城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人员说。
不及时参加年审将被取消奖励资格
记者了解到,享受奖励政策后独生子女家庭要在当年的2月底前参加年审。经年审,奖励扶助对象如果因子女数量变化不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户口迁出县(市)、区(户口迁出本省但仍在本省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原本省城镇居民除外)、死亡等,将不再享受奖励政策。
根据情况,享受奖励政策后因合法生育、收养子女而不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停发奖励扶助金;违法生育和违法收养子女的,停发奖励扶助金并由县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收回已经发给的奖励扶助金。应参加年审的人员当年2月底前未按要求参加年审且未向街道办事处(乡、镇)说明正当理由的,停发奖励扶助金,不再享受奖励政策。
“弄虚作假骗取奖励扶助金或奖励扶助对象死亡后其他人员以其名义冒领的奖励扶助金应予以退回;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驿城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人员解释,对独生子女家庭的扶持奖励既是对响应国家政策家庭的一项补助,又是国家和社会对这些家庭关爱的一种体现,绝不允许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