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俊福
经文化界的一个朋友介绍,上蔡县的武晋豫找到我,让我为他们撰写的《蔡文化溯源》一书写序。我 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意义的事,就欣然答应了。
我在驻马店工作多年,在市委、市人大任职期间,曾多次去上蔡县或检查工作,或陪领导调研,对上蔡县的古蔡文化有些了解。近年来,他们陆续出版了一些读物,我也看过一些,对蔡文化有了一些感悟。
蔡文化历史厚重,主要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活动。相传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此地,遂命此地为蔡。西周初年,周武王克殷,封弟叔度于蔡,蔡为周的封国。 战国时蔡为楚所灭,原地设县,故而叫上蔡县。上蔡作为蔡国都城长达500年。他们撰写的《蔡文化溯源》这本书中的古蔡国文化、伏羲文化、孔子文化、李斯文化、蔡氏文化、 儒家文化等,都在春秋战国之前,重阳文化起源于东汉。古蔡国建于西周初年。伏羲是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远古时代。李斯为秦国的丞相。孔子周游列国居蔡三年是春秋时期。蔡氏文化,也是因为西周时期首封国以国为氏而成为蔡姓起源地。所以上蔡的历史比较悠久而厚重。上蔡县为河南省十大历史古城之一,被联合国命名为“千年古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重阳文化之乡”,又是天下蔡姓起源地。
二是历史名人众多。孔门七十二贤,上蔡有六;历代封建王朝,上蔡有三人身居要职;唐宋之间,上蔡有三人割据一方开国称帝;古蔡国始封之君蔡叔度,被蔡氏后人尊为始祖;孔门圣贤漆雕开所创漆雕氏之儒为八儒之一;秦丞相李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对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汉丞相翟方进号称“通明相”,封高陵侯;东汉方士桓景九月九日登高避灾,这一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国六大传统节日的重阳节;南北朝高僧慧思悟得法华三昧,创立“十如”实相之说,被佛教天台宗尊为三祖;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世称上蔡先生,被尊为洛学之魁,为上蔡学派创始人、心学奠基人、湖湘学派鼻祖;南宋丞相朱胜非力劝康王登极亲政,后又在平定苗、刘叛乱,高宗复位中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南宋政权的建立 和巩固有着重大贡献;清代理学家张沐被时人誉为“汉之江都,唐之昌黎”,著有《四书疏略》、《五经疏略 》等二十三部著作,纂修了《河南通志》、《开封府志》、《上蔡县志》三部书。此外,上蔡还有汉代以“治平 为天下第一”而著称的吴公,明代有勤学苦读、官至佥都御史的刘光国,内阁大学士李逊学,以及清代官至总督、礼部吏部兵部侍郎的探花程元章等等。他们在历史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浓墨重彩。
《蔡文化溯源》这本书较详尽地叙述了蔡文化的内容和历史渊源,尤其是对蔡氏文化和蔡氏名人的阐述非常丰富,虽是文化溯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较为全面的上蔡古代史,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古县志。做好这项工作,是一种崇高的历史使命,是一种责任担当。武皇瑄、武晋豫、付如良等就是担当这种现实责任的人,他们不辞辛苦,收集大量的历史资料,认真梳理选编,其工作量之大,付出的艰辛,是难以现象的,对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应当给充分肯定。即将付梓的《蔡文化溯源》值得一读,值得珍藏。
上蔡县从远古走来,越过2500年的历史,一直在前进着。改革开发的春风给这块古老的大地带来了活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速度更是喜人。今日的上蔡已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到处生机勃勃,魅力四射。我衷心地祝愿上蔡的明天 更加美好。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