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茱萸绛囊源于上蔡县。东汉时期蔡人桓景为避祸消灾,于
张社今年82岁,她所缝制的茱萸绛囊做工精细、形象逼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图为张社刚完工的茱萸绛囊12属相系列。
茱萸绛囊传承人张社的传承工艺重阳茱萸绛囊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也成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小小的一块布,到了张社手里,就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张社制作的茱萸绛囊作品《小乌龟》活灵活现。
1993年张社退休后,开始潜心制作茱萸绛囊。
制作茱萸绛囊,要备剪刀、针线、棉花、香料、珠子等材料。当然,还要加上一双巧手。
如今,能制作茱萸绛囊者寥寥无几。张社说:“只要身子骨还硬朗,我就要将茱萸绛囊制作工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