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弼坤 文/图
乘双人动力伞飞行。
刚结束飞伞练习的徐志刚。
双人伞练习。
儿时的梦想——飞上蓝天
“我叫徐志刚。”
“我叫王德全。大家都叫我们‘鸟人’。”
“我是80后女孩张辰羽,是刚会飞的‘小鸟’。我们都热爱飞行”
徐志刚说,他们3个人自幼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离开地面,穿梭在蓝天和白云之间。
王德全是他们3个人中最疯狂的一个,为了实现梦想竟然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滑翔伞,可惜没能成功飞行。
王德全说,1997年夏天,11岁的他第一次见到滑翔伞。让他好奇的是,在发动机上挂个伞为什么能把人送上天?正是这个疑问,让他萌生了飞天的梦想。
当时,幼小的王德全追着那名“伞兵”问东问西。年幼的他以为这个用布做的伞值不了多少钱。
“伞兵”告诉他,全套装备买下来共花了近15万元钱。15万元意味着什么,11岁的王德全并不清楚。回家后,他吵着要父母买“滑翔伞”。当时大人们也不清楚“滑翔伞”到底是什么东西。王德全解释:“最多也就值15万元。”王德全的母亲一听这个价格,白了他一眼说:“就算是把咱家卖了也买不起这个东西。”
从那以后,王德全再也没有向家人提过“滑翔伞”,只是经常买《航空知识》看。
打造自己的动力伞
1999年,初中毕业的王德全选择了上技校,学习摩托车修理。两年后,踏入社会的王德全开了自己的摩托车维修店。如鱼得水的他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其余时间都抱着发动机研究,并把自己以前买的《航空知识》都翻了出来,对着资料为打造自己的动力伞做准备。
2008年底,王德全的“飞天计划”终于开始实施。他背着家人,收集制作动力伞所需的材料:尼龙布、伞绳、不锈钢管……因为自己是修理摩托车的,动力部分他暂时用了一个铃木牌摩托车的发动机。安全带是一根牛皮腰带,座袋是一个海绵垫子上面加了两条旅行包带,油箱是从三轮车上挪用的,头盔是摩托车头盔,手套只是一个防寒的皮手套,飞行所需的电子设备根本没有。
“我们都觉得王德全那时候简直就是个‘疯子’。”徐志刚说,那时候,王德全为了梦想可以抛弃一切。大家懂得了相关知识后,都为他当初的不专业感到后怕。
王德全说,因为当时的冲动,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设备过于“山寨”,并且不了解空气动力学,他从高空重重地摔了下来,右眼眶出血,双腿骨折。
希望结交更多的飞行爱好者
经过两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2010年11月,王德全恢复得差不多了。“我依然对蓝天白云充满向往。但同时我也明白了,想要真正实现梦想还要做很多。”王德全说,就是那个时候,他认识了徐志刚。大家在一起充分准备了4个月后,在2011年3月参加了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组织的资格考试。
说到这,王德全和徐志刚得意地拿出了两个小本子向笔者“炫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会员证、航空运动飞行驾驶员执照。
现在,徐志刚、王德全、张辰羽都已经是很专业的滑翔伞运动员了。他们在一起组建了“徐徐航空运动俱乐部”,平时一有时间就一起飞伞、上网学习气象知识等。目前,很多想学飞行的爱好者在跟他们交流、学习。而最让他们骄傲的是,他们已经把6个飞行爱好者成功送上了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