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访我市著名幼教专家、市幼儿园园长耿书霞
□张 龙
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全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所以 “学会感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笔者采访了我市著名幼教专家、市幼儿园园长耿书霞。
据耿书霞介绍,孩子不知道感恩,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恩情”,孩子从小成长在“独”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从来都是“满足”,没有过“缺失”感。没有“缺失”的意识,就不会有“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弥补“缺失”的意识——满足“需要”的安宁体验,也就不知道“需要”得到的不易,自然就不知道什么是恩情了。“缺失经验”的获得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知恩”从体验“缺失”开始。
耿书霞说,只需让孩子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
孩子知道了恩情,下一步就是感恩了。感恩,是为了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从父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父母言传身教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却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他人。要知道,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
耿书霞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
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自己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
据耿书霞介绍,春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可以事先对孩子说:“过节了,爸爸妈妈辛苦这么久了,你是不是该感谢一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份“专属礼物”。当收到礼物时,要记得对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谢:“谢谢你,你这么爱爸爸,真让爸爸感到高兴!这能让孩子从被感谢中感到快乐,从而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尊敬他人,学会感恩,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中洗碗、拖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要让孩子去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到他是家中的一份子,有种归属感;另一方面他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对家庭的感恩。
耿书霞说,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角色互换”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当一天家长。你可以学着孩子平时的样子,比如“快,给我倒杯水,我渴了”、“我身上痒痒,快来给我挠挠”,让孩子体验做父母的辛苦,让孩子明白,平时自己的这些娇惯行为是不正确的。
耿书霞说,当孩子沉浸在幸福中时,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告诉孩子:“有许多和你同龄的孩子,现在连饭都吃不上。这些铅笔、橡皮,他们都没有,更不用说漂亮的玩具了。”让孩子知道,世界上不仅有幸福和甜蜜,还有痛苦和不幸。家长应经常和孩子整理一些他的玩具、衣物、用品等,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耿书霞建议,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鼓励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珍惜,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