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5月27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孩子适宜的爱

发布时间:2015-05-27 08:15:49  

jiaoyp150554.jpg 

给孩子适宜的爱是众多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事情。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520日,我市2015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驻马店世纪广场隆重举行。与此同时,全市以“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据了解,该活动旨在宣传学前教育先进理念,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度保护、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于放任,以及忽视幼儿自身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引导和帮助家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理性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张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父母为孩子的学业、前程披荆斩棘,渴望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大部分父母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为孩子挖掘溺爱的温柔陷阱,并和孩子一起跳了进去。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如同太阳和水一样重要。然而,这样的爱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误区: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关心、过多的指责……这些扭曲的爱,会使孩子无望、无奈、无能、无情、无措……有时候,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越感到痛苦。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呢?为此,笔者采访了我市著名幼教专家、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园长张瑛。“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父母没有弄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没有做到给孩子适宜的爱”。张瑛表示。

发现孩子的长处

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孩子的长处,经常让他展示长处,你认为他行,他就会朝着行的方向努力。张瑛表示,发现孩子的长处,可从三方面入手:

发现不同点。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或许就是孩子最行的地方。

发现闪光点。有一个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可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又回答不上来。老师课后问其原因,他说:“同学们都说我笨,所以老师一提问我就举手,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对他:“以后如果你会,就举左手;如果你不会,就举右手。”之后,这名孩子一举左手,老师就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从此,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

发现动情点。与孩子为友,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真诚。有一个年轻女老师爱穿高跟鞋,一个男生总低头看老师的鞋。老师不高兴地说:“注意听课,不许看了!”老师一走动,男孩忍不住又看。老师生气了,男孩再也不敢看了。一天,老师去家访,男孩打开门,一看是老师,什么也不说,转身就往屋里跑。他从床下拿出一双高跟鞋,含泪说:“我妈活着的时候也爱穿高跟鞋,一听到老师走路的声音,我就想起妈妈……”从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真诚和爱。善于发现,是我们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

倾听孩子的心声

张瑛说,所有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分享他的快乐。但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认为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久而久之,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就变成了一种对抗情绪,潜伏在心里。

做出倾听的姿势。父母与孩子谈话时应做到与孩子平视,不能有居高临下的架势,身体前倾,看着孩子,表达你的关注。

表现出听的兴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是让他知道他说的每句话你都认真听了。孩子说话时,你可以用简单的话语表示你的兴趣,“是这样啊”、“你的想法太好了”等。只要你对孩子表现出兴趣,那么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如果你总沉着脸,一言不发,会令孩子十分失望的,他看你这样,很快就会闭嘴。

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今天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溺爱孩子的父母没有发现,过分充足的东西会剥夺孩子的快乐。什么都来得轻而易举,他们就不珍惜了。孩子还不想骑童车的时候,你就为他买来了,他便没有了学车的兴趣;他不想读的书,你非要买回家不可,他连看也不看,可是他自己借来的书,却读起来如饥似渴……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父母对孩子负责,就要给孩子留一点儿想头,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张瑛说,“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要做聪明的父母,就给孩子留一点儿‘渴望’的余地吧”!

“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爱不是纵容,父母要把管教和爱紧紧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张瑛表示,管教孩子要注意几点:

一、培养孩子尊敬父母的意识。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基础。所以,让孩子尊敬父母,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二、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要知道,多少“小霸王”就是在父母的纵容中学坏的。父母要有一个信念:孩子每次无理取闹,绝不让他得到任何好处。

三、管教之后是沟通的最佳时机。孩子胡闹没得逞,这时候,他反而会对父母做出亲昵的动作,这时父母应该张开双臂欢迎他。这时,父母说的话孩子也容易听进去,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他的,但是父母不喜欢他的不恰当行为。

父母要容得下学习差、淘气的“问题孩子”,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而父母的宽容,会让孩子有一个更宽松的成长空间。

让孩子学会爱人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然而,许多父母却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爸爸下班回来,女孩马上沏了一杯茶,递过去:“爸爸,喝茶!”谁知,爸爸不耐烦地说:“写作业去,考100分比什么都强!”渐渐地,孩子变得心灰意冷,不再关心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没有爱大人的机会,反而被大人爱得“死去活来”。

一份调查表明,18.72%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务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1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41.19%的家长把洗脚水端到孩子面前。然而,正因为这样,才培养了很多骄纵无理、不知感恩的孩子。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当成高山,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换个位置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长成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能顶天立地。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低年龄阶段,特别是3岁至6岁,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间并不在乎学什么,而是让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处事,这种能力和素质最重要。事实证明,情商最重要。”张瑛说。

什么样的爱才是“适宜的爱”?即日起,本报记者将走进我市具有示范代表性的幼儿园,就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展开探讨,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给孩子适宜的爱的,敬请关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