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5月22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湮没在历史风雨中的象河关

发布时间:2015-05-22 15:47:49  

□晚报记者   王莹   /

象河关是坐落于泌阳县北部的一个关口,紧扼着豫南通往豫中平原的一条通道,在今象河乡境内,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据说春秋时期,这里是楚国北方边陲的一道关口,到了明代,已经发展成为地方上的一个重要城镇。象河关尘封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凭一代代人口碑相传,这些历史文化大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了永久而不可知的过去。

jish1505125.jpg 

当年考古队留下的探方。

jish1505126.jpg 

发掘出的残缺的砖瓦。

“山峰耸峙,如波涛汹涌;奇石林立,犹如两扇敞开的巨门,又像两只即将紧握的大手,暗暗慨叹,真乃一道天堑雄关。朔风自山口吹过来,粗砺,冷硬,顿觉岁月悠悠,世事苍茫,平添几分历史沧桑感。” 象河关曾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文人的作品里,让记者浮想联翩。近日,记者跟随采访组到泌阳黑石山采访,自然不愿放弃参观象河关的机会。

昔日的象河关是一道重要关口

冯春景是象河乡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平时喜欢研究历史,对象河关一带甚是熟悉,是当地群众口中的“百事通”。采访组结束黑石山的采访后,记者力邀冯春景做向导,急不可待地向位于泌阳县象河乡乡政府所在地的象河关奔去。

大坑、垃圾、残破的成堆的瓦砾,一片废墟,满目疮痍。这是象河关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站在冯春景所指的关口位置,记者怎么也不能和文人作品里那个两侧群山连绵起伏、近旁两座山峰拔地而起的天堑雄关联系在一起。

随着一阵凉风的吹来,记者看到,地上半尺高的野草疯狂地摇摆着,远处几株老树静默在苍黄的天底下。远远望去,除了成片的庄稼地,只剩下新建的楼房。记者不得不感慨:岁月的剥蚀最终还是把象河关雄伟的架势消失殆尽。

“象河关既是一道关口,也是一座边关重镇。东西宽七里,南北长十里,比一些王亲贵族采邑封地还要大,还要气派,还要引人注目。象河关衙筑有高高的四堵城墙,城墙上有四座城门,城门之上镶嵌着宽大的条石,条石上刻有与中原文字大不相同的楚文字,南门为‘象禾关’,北门为‘南通北达’,东门为‘东通西邃’,西门为‘东成西就’,座座城门雄伟,道道城墙厚实,巍峨高大,坚不可摧。令对手不寒而栗。不仅如此,为了让象河关牢牢站稳,打造北方的坚强堡垒,在外城里面又修建一圈内城,也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南安门、北平门、东昌门、西宁门。之所以要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这么坚固的关口,是因为象河关太重要了。”记者心里的落差还没有调整过来,冯春景硬生生把记者拉进了他的描述里,看得出来,冯春景对曾经辉辉煌的象河关充满了感情。

象河关有过辉煌的历史

有关象河关的记载太少,使人难以看清其烟笼雾罩的历史面目,记者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在尘封久远的历史的表层捡拾一些蛛丝马迹的传闻逸事。

据史书记载,象河关是楚国北方的一个重要门户。相传伍子胥早年曾在此镇守。在地方戏《伍子胥兵困禅宇寺》里,有伍子胥独骑救太子的故事。

据说,当年的禅宇寺就坐落在今象河关内的汪口村大庙冈上。也许是这位血性汉子曾为楚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才敢在遭奸佞费无忌陷害流落半生后,掘开楚平王坟墓,鞭尸三百下的举动。由此《史记》也就多出了悲壮的一笔。 楚怀王二十八年,秦、齐、韩、魏联合攻楚,刀光剑影中,这一带归属了韩国。然而,象河关依然是关,直到明成化年间,这里还设有象河关巡检司。千百年来,这一带已几易归属,但象河关一直作为一道关口,扼守着这一南北通道。

“直到解放前夕,象河关仍是一个文化名镇,仅东寨门内就矗立着四座大的建筑物——教堂、戏楼、关帝庙和钟楼。一口大钟状若小山丘,重有千钧。撞响之后,在四十里外还能听到悠悠的钟声。只可惜到‘大跃进’时,炼铁炼疯了的人们把大钟和几座建筑物的木料全部拆下,一并投人了熊熊燃烧的炼铁炉中。” 冯春景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农民深翻土地时,曾在象河关内挖出了几箩筐锈蚀坏了的残刀断剑。

刚强不屈的种子在象河人心里扎了根

象河关的历史比许多城市更早更悠久。在滔滔不绝的历史潮流涌动下,它前后左右不少地方成为县,成为郡,成为州,成为府,升升降降,兴兴废废,或赫赫有名,或默默无闻,或显达为州为郡,或废弃为村落、遗址,大起大落,反差极大。唯有象河关没有起色,鼎盛时期是关口,衰败时为村落,起伏不大,升降不大,反差不大,好比经历过雪雨风霜的老人,表现出超常的淡定。

2012年,省考古专家在象河关挖掘了大量的文物。2014年,开发商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建房。如今,象河关虽没有了往日的惊涛骇浪,却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焕发出勃勃生机。”象河关的壮烈历史,塑造了当地人刚强不屈的性格,冯春景渴慕英雄、崇尚英雄的美好愿望溢于言表。

象河关,经历过多少次战争风云,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或许只有那挺立的山梁知道,从村民时常捡到的锈迹斑斑的箭头、铜戈,可以想象得到。

记者站在象河关曾经古老的土地上,极目远望,遐想无限。 俱往矣,如今许信公路(许昌—信阳)经象河关口贯通南北。再没有守关人的盘查呵问,再没有关内关外的争斗厮杀。路上的汽车南北往来穿梭不断,汽车的喇叭声撕扯着远远近近的思绪,记者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历史的烟尘忽而凝重,忽而渺茫,忽而又与现代文明重叠在一起,使人心潮起伏,思绪难平。

中国著名关隘

居庸关

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

玉门关

古代关隘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

嘉峪关

古代关名,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

仙人关

古代关隘名,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

阳关

古代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天井关

古代关名,又称太行关,在今山西省晋城县南部太行山顶。

雁门关

古代关名,又称西陉关,在今山西省代县城西北雁门山腰,与附近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石岭关

古代关名,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

平型关

古代关名,在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

娘子关

古代关名,又称苇泽关,在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晋、冀两省交界处。

潼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东汉末在此设关。

蒲津关

古代关名,又称临晋关,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

武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丹凤县城东,和潼关、萧关、大散关被称为秦之四寨。

大散关

古代关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

             (王莹/整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