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5月19星期二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发布时间:2015-05-19 08:03:00  

 

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医生:3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测量血压
 
□肖婷婷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赵文艺提醒市民,一定要重视预防高血压病,做到定期测量血压。
高血压患者日趋年轻化
29岁的市民李俊峰在市区一家公司上班。平日里,因应酬较多,他经常跟客户出去吃饭,抽烟喝酒,身体逐渐发福。工作之余,李俊峰喜欢待在家里上网,不爱外出运动,每晚11时后才睡觉。“前不久,我突然出现头晕等症状。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检查,发现居然得了高血压。医生说,我的高血压与肥胖、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李俊峰说。
赵文艺说,近年来,在医院接诊的病人中,高血压患者占60%以上,其中一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现在老年人预防意识很强,有的年轻人却不怎么重视,平时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等,往往容易患病。”赵文艺说,由于高血压长期未得到控制,以及肥胖引发的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致使20~30岁就发生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病例屡见不鲜。
多数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市民陈红军今年55岁,体型偏胖。最近,他老说心慌,干活时“气不够用”,到医院一检查,收缩压已达到200毫米汞柱。陈红军难以相信:“我的血压怎么会这么高?”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这是非常危险的。”赵文艺说,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低是目前的一大问题,这会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肾衰竭的风险,若不加以控制,还可能造成失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如果存在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由于高血压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往往在出现并发症后才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高血压。”赵文艺告诉笔者。
自测血压提高知晓率
高血压已成为致人死亡或残疾的“沉默杀手”,但人们对待它的方式过于温柔。如果有人被确诊患有癌症,他会立刻感到惊恐。如果被确诊患有高血压,他就不会觉得情况很糟。可实际上,死于高血压的人数是死于癌症人数的4倍。高血压最初不会带给患者不适感,可一发病,可能因脑卒中或心肌梗塞而导致死亡。
 赵文艺说,要想控制高血压,最重要的是改变生活习惯,比如减少盐的摄入,保持膳食平衡,避免酗酒和吸烟等。3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半年就到医院测量血压。
赵文艺建议,市民平时可多进行家庭自测血压,不光高血压病人要经常自测血压,对血压正常的人群,也应在家中利用血压计经常量量血压,了解自己有没有高血压问题或趋势,达到预防的目的。
走出高血压用药误区
采访中笔者发现,很多人对于高血压用药常识存在盲点及误区。“擅自乱用药物、降压操之过急、单一用药、不测血压服药、间断服降压药、无症状不服药、临睡前服降压药成为高血压用药的七大误区。”赵文艺表示。
赵文艺提醒市民,高血压是慢性病,血压升高对心脑肾靶器官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严重的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脏病,控制好血压,能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应认识到长期平稳有效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赵文艺介绍,一些患者自行购药治疗要不得。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科学、合理地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自行购药服用,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降压药的原则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关键要对症,不要一味选择贵药、迷信“洋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