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开枪属正当履行职务行为
一场引发举国关注的舆论热潮尘埃落定
昨天上午,庆安民警开枪致人死亡的调查结果经过央视公布。
央视报道称,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火车站公安派出所民警击毙一名暴力袭警犯罪嫌疑人。事发后,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迅速组成调查组对相关情况展开全面调查,进行了现场勘查、尸体及枪弹检验,调取了现场视频资料,赴济南、大连、伊春、齐齐哈尔等10余个城市,走访近100名旅客,找到60多名现场目击证人,逐一调查取证。截至目前,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事实已查清。
徐纯合用防暴棍抡打民警。(央视截图)
徐纯合和民警李乐斌厮打。(央视截图)
徐纯合向民警抛摔自己的女儿。(央视截图)
监控视频画面截图。
调查结果
民警开枪属正当履行职务行为
经查,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县丰收乡农民徐纯合(男,45岁,持当日庆安-金州的K930次列车硬座客票),与其母亲权玉顺(81岁)携3名子女去大连金州走亲戚。12时许,徐纯合在庆安站候车室进站入口故意封堵通道,并将安检通道的旅客推出候车室外,关闭大门,致使40余名旅客无法进站,扰乱车站秩序。
保安人员制止无效后,到公安值班室报警。民警李乐斌接报后前来处置,李乐斌对徐纯合进行口头警告,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徐纯合不听劝阻,辱骂并用矿泉水瓶投掷民警。民警随即对徐纯合的双手进行控制,迫其闪开通道,让被阻旅客进站。
在民警准备将徐纯合带到值班室时,徐纯合继续对民警辱骂并用拳头击打。民警取出防暴棍制服徐纯合的过程中,徐纯合抢夺防暴棍,并拳击民警头部。民警使用防暴棍和拳脚还击,但未能将其制服。
其间,徐纯合先将其母向民警方向猛推,后又将自己6岁的女儿举起向民警抛摔,致其女儿落地摔伤。徐纯合趁机抢走防暴棍,抡打民警头部。危急情况下,民警取出佩枪,对徐口头警告。徐纯合继续用防暴棍抡打民警持枪的手。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民警开枪将徐纯合击中。车站公安派出所随即拨打120急救,25分钟左右120医生赶到现场,确认徐纯合已死亡。
调查认为,民警李乐斌开枪属正当履行职务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及公安部相关规定。
民警李乐斌
不知老人和孩子是一家人
“当时这个男的就站在这个位置,拦着候车室的门,把门关上,不让旅客进。”李乐斌在央视镜头中表示,当时自己过来就问徐纯合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让旅客进站。
“然后这个男的就跟我说,你干什么的?谁能管得了我?这个时候我就想把候车室门打开。当时门是这个状态(门关着),我就想把门拉开,这个男的就把我的手拦住了,然后我就想把他强行带离,我一开始就是想伸只手把他一只手抓住。最后他把我的手打开了,然后我就用两只手抓住他一只胳膊。”李乐斌说。
据李乐斌称,当时徐纯合威胁他:“你敢抓我,我捅死你。这时我就后撤一步掏枪。掏枪(时)我发现他没有掏出凶器,我就把枪又放回去了。”
“这时我就想回派出所请求支援。徐纯合追上我并踹门,之后徐纯合抢夺我的警棍,我对徐纯合进行制止。”李乐斌回忆称。
据报道,李乐斌并不知道旁边的老人和孩子和徐纯合是一家人。
评论
庆安枪击案一波三折谁该反思?
昨天,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调查组公布庆安枪击案调查结果,调查认为,民警李乐斌开枪属正当履行职务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及公安部相关规定。与此同时,现场视频也向全社会公开。至此,一场引发举国关注的舆论热潮终于尘埃落定。而调查结果公布后,舆论的“U”型反转,更耐人寻味。
无论是从现场视频来看,还是从调查结果分析,事件的“复杂性”都非常突出。长期上访的问题,精神疾病的因素,警察持枪的边界,弱者权利的保护……种种敏感因素相互叠加,再加上发生在现场的暴力袭击,都构成了事件的“复杂性”。遗憾的是,事实的错综复杂,恰好反衬出真相公布之前的一些认知和判断,是多么简单化,甚至情绪化。
当然,媒体和公众的积极呼吁,对于促进调查进展、推动视频公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正因为此,我们更应反思,如何让舆论更加成熟、健康,更好地承担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回顾整个事件进程,理性质疑的声音不少,但也有不讲证据的负面猜想,也有不问是非的有罪推定,也有在弱者与民警之间选边站队的极端对立,这些都应该促使我们反思:事实是复杂的,而情绪往往是简单的,为了避免舆论之枪误伤他人,唯有不让情绪遮蔽理智,不让感情影响判断,时时用理性冷却不明真相下的道德激愤。
在整个事件中,人们付出了太多的争论,倾注了太多的义愤,支付了太多的感情,但是恰恰忘记了,“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抛弃对道德大棒的依赖,抛开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进行专业性、技术性的事实还原。在公共讨论中,首先要弄清楚事实是什么,如果事实没有弄清,就已经有了倾向性的价值判断,那只能是一种偏执。从这个意义上,一个社会舆论成熟的标志,就是情绪越来越少,而关注事实越来越多。
充满反讽的是,这本是一次正当履行职务行为,却演变成一波三折的舆论事件,如果当地政府在应对舆论时能够处理得当,或许就能避免无谓的“次生灾害”。诚然,调查的过程需要分析所有的视频资料,需要走访已经四散天涯的车站旅客,需要进行非常专业的司法判断,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不是遮遮掩掩的借口,也无法解释副县长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就慰问民警的行为。这说明,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应该有新觉醒、新思路,做任何事都要在全网络的假想下来判断,用符合规则的思维去思考,在第一时间及时公布权威信息。
无论如何,一条生命的谢幕,总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通过这次事件,希望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都能更加理智、成熟。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