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蕊
如今,通过网络购买东西已是司空见惯的事。除了购买衣服鞋子、化妆品、家用电器之外,食品也颇受人们的青睐。坐在家中动动鼠标,就能品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美食,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价格实惠,这无疑满足了很多“吃货”的需求。网购美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各地特产小吃,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网购食品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生活方式。但网民们在足不出户、尽享口福盛宴的同时,食品安全和网购维权问题也不容忽视。
网上销售的食品种类很多。
爱吃族
网购各地美食
现在“吃货”们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网购各地美食,在工作之余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管是宫廷秘制还是特色民间小吃,都深受大家喜爱。
今年23岁的小蕾告诉笔者,她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是个资深的“吃货”。她说,这些年她在网上淘过的食品很多,包括湖南腊肉、武汉鸭脖子、山东樱桃和苹果、新疆大枣和提子等,有时还会网购一些外国特产。每次美食一到,她品尝后觉得不错,都会向朋友、同事推荐,由此带动新一轮网购狂潮。
“上网搜寻各地美食,身未动心已远,简直就是让味蕾去旅行!而且,从点击下单到期待收货,再到品尝美食,最快也就一两天的时间。现在的快递服务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小蕾说。
小蕾告诉笔者,网上商品的价格比实体店便宜不少,这是网购最大的吸引力。“朋友或同事选择‘拼单消费’,达到包邮额度,还可以免邮费。”小蕾向笔者传授起省钱经验。
另外,在网上还可以购买到超市里没有的土特产。“像这馅饼就是我在网上‘淘’回来的。上次去厦门鼓浪屿旅游时,我喜欢吃那儿的馅饼,可是回家后找了好几家超市都没有找到,最后上网一搜,还真有。我就从网上买了一些。”小蕾向笔者展示她最近淘回来的“胜利果实”。
“能用少许钱,享尽天下零食”是“吃货”们最开心的事,也是网购美食最诱人之处。
送礼族
悦己也悦人
外出旅游,大多数人会捎回一些当地特产。“购买的就是一种心情。就像你到了那里,会拍一些照片留念一样。回家后再享用,是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回味。或者送给亲朋好友,送上一份关爱。”在医院上班的罗女士坦言,以前每次出差或旅游,她都免不了大包小包带特产回家,但自从尝试了网上购物后,她告别了“负重生涯”。
“现在都是网购一些当地特产,大家吃得开心就好,也不在乎是不是从当地带回去的。”罗女士说。
“现在很多特产专卖网店都推出包邮服务,淘金币还可以抵钱,在网上拍下,地址直接写朋友的住处或单位,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和邮费,朋友也能感受到你的情谊,感情有增无减,简直是花小钱办大事!”罗女士告诉笔者。
前几天母亲节,在外地工作的刘先生从网上给在家的母亲订购了进口的水果。
“父母很节俭,你给他们寄几百元钱,他们不会去买这些进口水果。而且有退休金的他们不在乎这点儿钱,感受到子女的关爱才是他们最渴盼的。”刘先生说,父母和亲朋在电话里告诉他,从快递员手中收到新鲜的水果时,父母都不禁为这种新奇的送礼方式而惊讶和感动。
网购送礼,完美地解决了异地送礼的多种难题,改变着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
老习惯
看中就买 安全至上
相对年轻人热衷充满乐趣的网购旅程,上了年纪的人一般不大喜欢网购。
“我几乎很少网购,网上产品的质量可能跟实体店存在一定的差距。我逛街时看中什么,斟酌下价格,如果在接受的范围内一般就会买下来。逛街是一种乐趣。况且,如果是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更要安全至上。”吴大妈认为。
退休的秦老伯觉得,在超市里买食品,出了问题立刻就可以找超市或消协进行处理,该换的换,该赔的赔,责任认定清晰明了。而网购纠纷的解决效率就慢多了,因为涉及的责任界定非常复杂,不是一天半天就能解决的。
特别提醒
“擦亮眼睛”选择电商卖家
进行网购时不妨货比三家。第一,要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售后服务规范的网站。第二,要选择销量高、发货速度快以及客户评价好的卖家。第三,要看清相关网页上食品标签说明,如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尽量选择标签内容齐全和距离生产日期近的食品。对于无中文说明的进口食品,应谨慎网购。第四,网购前,应尽量与卖家联系,确认是否有存货、货品的质量如何等。网购后,要保存相关网页资料、网络聊天记录、网上付款电子凭证等,最好索要发票或交易单据,便于日后维权。
此外,要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减少交易的风险。在签收网购产品时,还应当细致地检验,发现包裹有被拆过的痕迹,应拒绝签收。一旦发生纠纷,应及时向消协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