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仲华 文/图
开栏语
2000年对于驻马店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2000年到2015年,驻马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15年来,《天中晚报》始终秉承“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办报宗旨和“关注民生、追求本真”的办报理念,致力于做“可用、可读、厚重”的新闻,从一张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都市类小报,发展成为河南省报业界的一匹黑马,连续5次获得河南省“十佳报纸”称号,2012年又荣获“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成长性十强”称号。而我们的驻马店日报社也已发展成为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其“四报两网两刊”全媒体格局已趋向成熟。
为纪念驻马店撤地设市、本报创刊15周年,提升驻马店市和《天中晚报》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今日起,我们将选择《天中晚报》创刊15年来,本报新闻报道中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驻马店撤地设市。同年8月1日,驻马店市正式挂牌成立。为此,《天中晚报》曾于
10多年过去了,与新世纪同步的驻马店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如今的驻马店市再一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驻马店撤地设市以来,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立足发展实际,创新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拼搏奋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全部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为主导”的发展思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令人瞩目,取得了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驻马店撤地设市以后,是全市发展史上速度最快、变化最大、民生改善最多的十几年。
“中原粮仓”名副其实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1700万亩以上。为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我市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在坚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近年来,驻马店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入股等方式,推动土地向种田能手、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转移,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土地产出效益大增。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驻马店成为全国、全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驻马店被称为“河南粮仓”、“豫南油库”。我市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正阳的花生,平舆的芝麻闻名全国,确山板粟富了村民,泌阳香菇叫响世界,畅销国内外,素有“中原粮仓”之美誉。
据统计: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64亿公斤,增长1.8%,实现了“十一连增”。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到43个。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600多家,总量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物价持续回落,国泰民安。
项目建设带动工业经济增长
10多年来,驻马店市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从2000年撤地设市到2014年,我市每年都要举办一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2014年全年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88个,合同总投资2242.8亿元,其中“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签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641亿元。德威电缆、福汉兴公路港、天中古镇、中部汽贸物流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
经过10多年的建设,驻马店市新建、扩建、改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建成了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一大批基础工程和商业、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项目。交通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建制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油)路,形成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县乡村公路互连互通的公路网络。随着石武高铁郑州至武汉段2012年9月28日的正式开通运行,有9对列车停靠驻马店西站。乘坐高速列车从驻马店到郑州最快只需54分钟,到武汉最快只需63分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生活的丰富。
10多年来,我市培育壮大了天方药业、昊华骏化、平煤蓝天、中集华骏、豫龙同力水泥、白云纸业等一大批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出现了一批省部级名牌产品,进一步构建了我市工业骨架和战略支撑点。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聚区发展步伐加快,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产业。
2014年,我市全年分四批集中开工17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总投资853.7亿元,年度投资263.6亿元。全市25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2.4亿元,实现了重点项目投资突破500亿元的目标。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1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70.7%和77.6%。确山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之一,遂平、汝南、确山、上蔡4个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全市一星级产业集聚区达到7个,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医药、能源和煤化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等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地方工业体系,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和拉动作用。
教育文化事业实现大跨越
之后,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又成功申办了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现该学院每年都有招生计划。黄淮学院与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申办,不但结束了我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而且是驻马店撤地设市后,我市高等教育事业的一大跨越。
为创建教育基地,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新规划了驻马店市职业教育园区。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占地8.8平方公里。园区分两期进行,其中,首批有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驻马店市卫生学校、汝南幼儿师范学校、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驻马店农业学校、驻马店财经学校、驻马店市安全生产职业技能学校7所学校入驻。园区集教育、研发、商务、文化艺术、宜居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容纳近10所职业院校、10万人口的职教新城区,并成为我市城市新区的重要板块。这对我市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城市新区产城融合等方面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建了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和工人文化活动中心等,乡镇(街道)都建立了文化服务中心。2014年,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成立于1986年的驻马店日报社,经过29年的发展,已扩展到目前的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驻马店手机报、天中云报、驻马店新闻网、驻马店图片网、驻马店内参、天中杂志“四报两网两刊”全媒体格局。目前,驻马店日报报业大厦主体工程已完工。全市的广播电视也快速发展,驻马店市广播电视中心已竣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90%的行政村和60%的自然村村村通有线电视。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10多年来,我市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注重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10年,市中心城区和县城建成区面积18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59万。其中,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由不足30平方公里和30万发展到60平方公里和55万。
2014年,市中心城区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1亿元,185平方公里的大框架初步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市区冷水河、练江河、骏马河的治理改造,让老城区和新城区更加靓丽。经过10多年的努力,城区新增绿化面积96公顷。
市中心城区先后建成了世纪广场、贸易广场、天中广场、靖宇广场和天中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近百个街心小游园,分布新老城区街头,让市民出门便可就近休闲散步、锻炼身体。
市行政新区初具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备,城市品位大幅提升。通过大力开展“四城联创”,创建了一批城市新名片,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相继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20个中国城市之一”、“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十佳案例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示范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
驻马店行政新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