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永威 文/图
持宝人:寇先生
收藏经历:
寇先生是上蔡人。近日,他通过朋友打电话给笔者,要求鉴宝。与记者约好后的第二天,寇先生拿着他的“宝贝”从上蔡赶来。
在鉴宝现场,寇先生小心翼翼地从包中拿出“宝贝”。“这个东西是家里传下来的,我也不知道有多长时间了,听说是个宝贝,想请专家鉴定一下。”寇先生说。
鉴定人:驻马店市收藏家协会古玩艺术品鉴定委员会主任常见
鉴定评语:鉴定物品为翡翠摆件。此摆件为纯手工雕刻,背面带翡,整体雕刻工艺一般,底子不通透,与玻璃冰底相去甚远,乃典型豆底翡翠。但好在该摆件为老坑翡翠A货,虽工艺一般但可断定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品。
鉴定年代:当代工艺作品
鉴定价格:3万元
(本栏目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
相关知识
翡翠, 也称翡翠玉、翠玉、硬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
翡翠名称来源有几种说法,一说来自鸟名,这种鸟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又名赤羽鸟),雌性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又名绿羽鸟),合称翡翠,所以,行业内有翡为公、翠为母的说法。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冠以“翡翠”之名。另一说古代“翠”专指新疆和田出产的绿玉。翡翠传入中国后,为了与和田绿玉区分,称为“非翠”,后演变为“翡翠”。
翡翠的原产地很少,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危地马拉、缅甸等几个国家,而缅甸的翡翠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所以翡翠也被称为“缅甸玉”。
清代以后,大量从缅甸进贡来的缅甸玉开始风靡皇宫。皇帝、皇后以及后宫妃子用的碗筷、盆盂、盒子等日用品大多是翡翠制品。而最著名的热爱翡翠的人当属慈禧,她对翡翠的痴迷可谓已近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