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黄吴晓
本报讯 “以前只知道买菜、买水果论斤算钱,从未见过买书能称重的。”昨日上午,市民
学生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几元钱就能买到,标价近30元的书籍只卖9元。昨日上午,市交通路西段路边一商贩把新书论斤卖。
随后,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路边摆了许多书籍,在书摊的两头各有一个“新书处理 每斤15元”的牌子,一些市民正在挑选。
“这书不会是盗版的吧?”拿着一本世界名著的市民问卖书的中年男子。“不是的,我们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中年男子回答。
书摊上摆着文史科学、人物传记、青少年读物和一些养生类的书籍。记者看到,书摊上有很多2015年的《故事会》合订本。2015年还没有过完,合订本就出来了,明显是“早产”。
记者随意挑选了两本书,拿到电子秤上一称,显示为19元,但是两本书的定价为65.5元。
“你们的书怎么卖这么便宜啊?”记者问。“这些都是特价图书。你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给我打电话。”卖书的中年男子热情地说。
记者将该情况反映给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据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介绍,图书属于特殊商品,只有在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销售。在路边销售图书的商贩都是无证经营,而且销售的多是盗版书籍。盗版书籍不仅油墨质量差,而且错字、错页、缺图现象常见。市民遇到这种情况可拨打12318投诉。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