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刘荣亚 余 斌 姚会峰/文 闫宏伟 王建成/图
昨天,整个西平只为等待一个人;昨天,所有的事情连同嫘祖故里的阳光都只为他;昨天,离开的是死亡,留下的是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昨天,叫李到信。
魂归故里
洁白的菊花、哀思的挽联、悲痛的群众……昨天上午,深圳救火英雄李到信魂归故里。
李到信生前是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吉厦社区阳基新天地家园的一名保安。2月14日, 该小区一居民楼15楼突发火灾,正在巡逻的李到信听到呼救声后,第一时间拿起灭火器冲进火场,救出两名被困业主,并把呼吸器让给了伤者。再次冲进火场时,李到信被突然爆炸产生的气浪推了出去,负伤休克。经医院多方救治,终因伤情严重,于4月14日凌晨医治无效去世。
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李到信“见义勇为奖”,李到信被追授为深圳市龙岗区第四届“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特别奖荣誉称号,被追授为驻马店市“道德模范”称号。
从深圳到西平,相隔千里,但李到信的回家路并不孤单。
昨天,西平群众伫立街头,十里长街恸别英灵,嫘祖故里的父老乡亲捧菊相迎,含泪悼念这位牺牲在异乡的英雄。
上午9时30分,李到信的灵车缓缓驶入西平城南白鹭园,英雄踏上了久违的故土。
“向西平人民的好儿子李到信致敬”、“迎接英雄李到信魂归故里”、“你是人民的骄傲”……县城建设路两旁早已聚集了自发赶来迎接李到信英魂回家的父老乡亲。很多人拉起横幅,胸戴白花,手持白菊,含泪翘首凝望。
灵车从白鹭园沿建设路至王司庄转盘,往北至原县中医院,行至新华宾馆沿解放路往北,至西关转盘转西平大道,西行至107国道,最后到达西平县殡仪馆。沿途道路两侧,聚集了万余名自发前来悼念的柏国父老。
他们中很多人在早上8时就守在这里。人群中既有解放军战士、机关干部、学生,也有农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既有拄着拐杖的老人,也有蹒跚学步的孩子。沿途医院的医护人员来了,站在路旁凝望英雄最后一眼;李到信的战友白杰来了,陪着他的好战友再走一程;李到信的老师翟国留来了,要接他的好学生回家……不断有人默默加入送行队伍。他们有的轻轻为英雄祝福,有的拿着手机拍下英雄的遗像,有的默默擦拭眼角的泪水。
杜中才是从微信中得知消息赶来的。“多好的孩子。到信是西平的骄傲,更是驻马店的骄傲,我特意来看看这个孩子,希望他在回家的路上走好。”杜中才说。
灵车行至解放路与西平大道交叉口,正在执勤的一名交警向灵车敬礼,目送灵车离去。
英雄回家
上午10时30分,见义勇为英雄李到信追悼会在西平县殡仪馆举行。追悼会现场布置得庄重简洁,正堂上方的电子屏幕上写着“沉痛悼念见义勇为英雄李到信同志”,李到信的遗像悬挂正中,骨灰盒周边环绕着菊花及社会各界所送的花圈。
市总工会、团市委及西平县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与李到信的亲朋一起,痛悼英烈。泪雨纷飞,哀乐低回。大家一起向英雄三鞠躬,寄托哀思。
悼念仪式结束后,市总工会和团市委给李到信的亲属送去了慰问金,并将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驻马店市见义勇为好青年”证书交给李到信的家属。
中午12时30分,灵车缓缓驶入吕店乡烟墩村汪楼。在村口等候多时的父老乡亲立刻围了上来,擦拭着眼泪追逐着灵车。
灵车驶到李到信的家门口,车门打开,8岁的李明洋双眼红肿,捧着父亲的遗像,走在最前面。眼角挂着泪的于克敏抱着丈夫的骨灰在亲友的搀扶下,缓缓迈入家门。
“毛毛,回家了……”悲恸欲绝的李九周走在最后,一遍一遍念叨着独子的名字。今年53岁的他,在到信去世的短短半个月内,胡子已经白了。
“毛毛!毛毛!”李到信80岁的奶奶闻声从屋内踉跄着走出,看到孙子骨灰盒的一刹那,瘫软在地。已经四天滴水未进,靠输液维持的老人几近昏厥。
“老太,别哭了,你还有我!”李明洋扑进曾祖母的怀里,抽噎着安慰道。
“要让毛毛走得放心,你们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乡邻们一边劝慰着李到信悲痛欲绝的亲人,一边张罗着为他们烧水做饭。
西平吕店乡党委书记安宏伟一再嘱咐李九周,有什么困难及时和他联系。
“谢谢老少爷儿们,谢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一定会把两个孙子好好养大,让他们长大后,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为社会多做贡献。”李九周紧紧握住安宏伟的手说。
李家一楼堂屋的正中放着李到信的遗像,那个年轻的面孔,令人久久难忘。
迎接。
默哀。
致敬。
回家。
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