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4月28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谷穗的地方是故乡

发布时间:2015-04-28 08:41:08  

□任崇喜

,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们来说,想到的不会是山谷,尽管从词义及其象形的造字法来看,“谷”首先指的就是山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在人们的心目中,谷子只是普通庄稼的一种。

据说,狗尾巴草是谷子的祖宗。狗尾巴草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作“莠”。它秆矮、叶短、穗小,和当今的谷子相比相差甚远。成语良莠不齐就是说它的。在我的印象中,谷子没结穗时着实有些像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草。夏天的田野里,狗尾巴草顶着烈日,长得比庄稼还水灵。农村的土墙上,也有狗尾巴草的影子。尽管烈日当头,它仿佛与太阳比赛耐力似的。

谷子的书面称谓叫粟,古代也称禾,属人们常说的五谷(粟、麦、稻、黍、菽)之一。谷子去皮后叫小米。谷子原产于我国,是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最新的研究表明,古代中国人在定居于大地湾的最初阶段便开始种植粟,要在种植水稻之前。目前已知最早的面条,就是由粟制成的。那个时候是女人掌权的母系氏族社会,小麦在中国还没有栽培,这耐旱、耐贫瘠的作物就成了人们的“至爱”。

“粟,嘉谷实也。”按照造字法而言,粟属于会意字,就像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甲骨《卜辞》中已有大量关于粟的记载。可以想见,那时候,纣王和妲己尽管经常“酒肉成林”,也得吃小米。中国最早的酒是用小米酿造的。

在古代,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的生日。这一天禁食米饭。科举时代,县学生员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取得廪生名义,开始享受国家发给的廪膳补助,就是“游廪食粟” 的待遇。从商代开始,一直到秦汉时期,谷子是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粮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编撰的《齐民要术》中记录了86个谷子的品种。隋唐以后,小米仍是北方人主要的粮食。明代海瑞“迁淳安知县”,仍“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小米大放光彩。正是“小米加步枪”的威力,我们才一步步走向胜利。

“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这是评剧《花为媒》里的唱词,有些语不择词。农历六月初六,刚入初伏。天空中悬挂着火球似的太阳,蔚蓝色的天空一统江湖,连那些云彩也好像受不了气温和光照的热情,不知到哪里凉快去了。接受高温和日光照射的,好像只有长势正旺的谷子和玉米,满怀希望而且信心满怀地尽情沐浴在骄阳之中。

这个上午想起谷子,就仿佛看见太阳斜射,田野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阵风吹来,弯弯的谷穗左右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荡起层层波浪,你甚至可以看见阳光在谷穗上跳跃燃烧的样子。

“谷子在田野里生长着,满地都是目光,把每一片叶子都看得清清楚楚。”厚实的土地让谷种吸足了水分,开始安然生长。那浓浓的绿色,滋润着行走在田野里的人,让他们把所有的梦想寄托在稻田里。谷穗的诞生,也让站立在田野里期待的人充满艰辛的诗意。

成熟的谷穗,永远低着头,弯着腰,面向它的大地母亲,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有米为粮,有女为娘。”

有谷穗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故乡;有谷穗的地方,就是我们灵魂的家园。也许有一天,迷失那条回家的路后,我就跟着谷穗吧。

谷穗里,有永恒的路标与方向。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