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永威
在当下众多的娱乐方式中,看电影很平常,但在市民王东的儿时,由于生活条件所限,看场电影如过年般高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文娱资源还很匮乏,只有广播、收音机以及数量极少的电视。因为经常停电,电视机基本是摆设,看电影成了最能调动人们兴致的消遣。在王东的记忆中,每次放映电影都引得很多村子的人们赶去观赏,场面很火爆。
“当然,最高兴的当属我们这些孩子。”王东说,“大队预报放电影的大喇叭一响,我们的心就飞了,满脑子都是电影。夜幕尚未降临,放映场地已是人山人海,洁白的影布挂在那儿,小贩的叫卖声、人们的欢笑声融成一片,场面真是欢乐。”
一次,王东与小伙伴们到五六里外的一个村子看完《古墓荒斋》后,已是夜里11时了。回家途中经过一片坟岗,原本有说有笑的几个孩子面面相觑,默不作声,硬着头皮往前走。白森森的月光下,坟上没膝深的荒草左右摇摆,虫鸣声幽幽地传来,透骨的寒意宛如大蛇般倏地缠遍全身,让人不由想起了刚才电影中骇人的剧情,只觉得头皮发麻,双腿抖个不停。突然,一阵狂风袭来,他和几个小伙伴发出大声惊叫,撒腿狂奔起来。
“尽管有这样惊悚的经历,但仍不能减弱我看电影的兴致。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有时回到故乡,看着在智能手机上轻松观影的小青年,想到自己儿时看电影的情景,心中就会涌动着珍惜与幸福的暖流。”王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