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苏 莉 文/图
刚放下厚厚的文件夹,顾不上喝口水,他便向同事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韩庄镇要建烈士陵园的事已经定下来了,马上就开工!
“烈士王富贵的墓碑将安置到新烈士陵园内,让他的英勇事迹激励后人!”同事们相互转告着这个好消息。他们告诉记者:“王富贵的家就在韩庄。他在汝南县水屯寨(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孟庄一带闹革命,英勇牺牲,是群众心中永远的英雄!”
当天,记者踏着英雄的足迹,先后来到汝南县韩庄镇、驿城区水屯镇,感受革命烈士的峥嵘岁月。
王富贵事迹宣传栏。
孤儿成长为赤卫队长
“王富贵是我们韩庄人的骄傲。”田柳青对记者说,自己20多年来走村串户了解了家乡烈士的英勇事迹。王富贵是一名孤儿,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虽然王富贵没有儿孙,但他是人民群众心中永远的英雄。
田柳青向记者介绍,王富贵又名王根,1902年出生于汝南县韩庄镇韩庄村一贫困家庭。他9岁的时候,父母相继离世。对于食不果腹的乡亲们来说,照顾这个孩子成为全村人的事。王富贵很懂事,很小就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干活。不久,他被汝南县水屯寨(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孟庄的姑姑接回了家。
1927年春,王富贵参加汝确边区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信念更加坚定,作战更加勇敢,不久便被组织任命为孔庄、孟庄赤卫队队长。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们说,村里出了大英雄。”在韩庄村,79岁的村民陈克芳对记者说,当时,大家都知道王富贵加入了中共汝南党组织最早的基层支部之一孔庄党支部,受革命者孔繁益的教育,接受马列主义进步思想,宣传革命真理和发展党的组织。
手持长矛除恶霸
1928年5月,党组织决定除掉水屯寨附近汉世桥的地主劣绅吴德朋。
吴德朋是水屯寨有名的恶霸。他养着一批惯匪、黑枪手,只要看谁不顺眼,轻则棍棒伺候,重则致人于死地。
看着这个恶霸欺压百姓,上级党组织决定派人深入狼穴,处决吴德朋。得知这个决定后,王富贵以自己熟悉当地地形,能尽快摸清恶霸活动习惯为由,向上级党组织自荐除恶霸。
王富贵等顺利进入吴家院子,处决了吴德朋。当方圆数十里的百姓得知这个恶霸被处决后,奔走相告,拍手称快。跟随吴德朋的惯匪和黑枪手也各自逃走。至此,百姓们不再畏惧恶霸,王富贵成为这一带群众的主心骨。
从此,手持长矛、勇猛向前的王富贵让敌人闻风丧胆。
掩护群众被俘后视死如归
水屯暴动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孔庄、孟庄一带进行疯狂报复,数百名群众被迫逃往外地。为解决群众的生计问题,王富贵受党组织的委派,带领部分群众,趁着夜间秘密返回孔庄、孟庄,耕田播种恢复生产。
不久,他被王庄反动地主王汇川及其爪牙王道兴发现,得到情报的国民党军阀骑兵营营长羊士同、孙魁武带队包围了孔庄、孟庄。为了不让群众受到伤害,王富贵让赤卫队员带着群众先行离开,自己在后面掩护。
终因寡不敌众,王富贵不幸被俘。敌人将其押至水屯寨内的骑兵营部,严刑拷打。在敌人的严刑摧残下,他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利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7月底的一天,阴雨绵绵,敌人将他拖到水屯寨东门外,扒光衣服,钉在寨墙上,再次威逼他说出党的机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啐了敌人一口血痰,高呼“打倒军阀”、“共产党万岁”。凶狠的敌人将他残忍杀害。
英雄气概让人们铭记心中
当天,记者来到汝南县韩庄镇文化服务中心,看到村民们在这里休闲娱乐。在这个大院内,最显眼的是村民们最喜欢观看的文化长廊。
在这个文化长廊上,韩庄镇革命烈士英明录格外引人关注。“王富贵,汝南县韩庄人,系水屯孔庄赤卫队队长,为掩护群众撤离不幸被俘,被敌人残忍杀害……”百十字勾勒出英雄的事迹。
“没有过去烈士们捐躯,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这里是大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村民陈克芳说,他79岁,已经四世同堂。从父辈那一代开始,王富贵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现在连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英雄的事迹。
记者来到韩庄镇韩庄村。这里是烈士王富贵出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如今,这里楼房林立,道路宽阔,村民们靠养殖加商户的模式发家致富。“王富贵是我们家乡的英雄,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村民们说。
踏着英雄的足迹,记者又来到驿城区水屯镇孟庄。
“王富贵?是那位烈士吧!”刚进入村庄,一位老人主动告诉记者。
老人叫杨富群,今年74岁。他说自己是听着王富贵的事迹长大的。“当时为了不给村民们添麻烦,王富贵和他的赤卫队员经常住在荒郊野外。”杨富群说,这里的人们都很感激他。
“我知道王富贵当时牺牲的地方。”杨富群说着,带记者前往当时的汝南县水屯寨东门。这里位于驻(马店)新(蔡)公路驿城区水屯镇水屯村东北处,已经成为热闹的家具市场。
从市场主干道往北走,是一条河。“这是护水屯寨的河。”老人说,过去这条河环绕水屯寨,保护着寨子里的村民。记者看到,虽然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但还能依稀看到寨墙。如今,这里建起了楼房,寨墙外的田地成了热闹的大街。
随后,记者随同田柳青来到韩庄镇王楼村。“这里即将建设新的烈士陵园。” 田柳青说。记者站在那里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内,几十棵松树格外显眼。这里已经安葬了十几名无名烈士。
“要不了多久,王富贵的墓碑也要安置到这里。陵园内还将建设小广场,成为大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永远记住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田柳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