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4月27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渭滨烈士的后人找到了

发布时间:2015-04-27 08:20:14  

晚报牵线搭桥

李渭滨烈士的后人找到了

烈士的孙女将回汝南扫墓

 

□晚报记者   高琳琳   张丽丽

 

本报讯   “我们是烈士李渭滨的后代。没想到家乡的媒体用这么大的篇幅对烈士进行报道,我们全家人十分感谢《天中晚报》牵线搭桥。”昨日上午,记者接到来自武汉市的电话,对方称是烈士李渭滨的后人。

本报43刊发了《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一文,报道了汝南籍革命烈士李渭滨青年时期积极投身革命、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在新蔡、潢川、息县等边缘地带建立了11个党支部。李渭滨1930年被任命为鄂、豫、皖特委常新蔡特派员后,选择了新蔡县城西的小李庄作为活动中心点,群众称之为红色小李庄。

193374,李渭滨在小李庄主持召开县委会议。叛徒张新斋带领200多名国民党地方武装分子偷偷包围了小李庄,并将李渭滨等7位省、县、区领导同志抓捕。7日上午,李渭滨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1岁。

当时采访中,记者在汝南县华南公墓(汝南县烈士陵园)见到了烈士的墓碑以及其妻子的墓碑。在李渭滨妻子的墓碑上,记者得知李渭滨子孙满堂。通过对公墓工作人员的了解,李渭滨的后人应该都迁居到了武汉,已经十多年没有回来过了。

昨日上午,本报新闻热线接到一个武汉打来的电话。对方称是李渭滨的后人,在网上看到了晚报对烈士的报道后,这才与晚报联系。

打电话的人名叫马祥,是李渭滨烈士的孙女婿。马祥告诉记者,前天晚上,他妻子李颖(李渭滨的孙女)辅导孩子写一篇关于家族的作文,在网上查找资料时发现了《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的文章,打开一看,竟然是关于爷爷的报道。二人这才与晚报取得了联系。

“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听到爷爷家乡的媒体报道了爷爷的事迹,我们全家人都很激动,也很感动。”马祥说,目前姑姑(李渭滨的女儿)和岳父(李渭滨的儿子)已经去世,只剩下岳母比较清楚家中的故事。

“我岳父和家人解放后就到武汉定居了,妻子和其他兄弟姐妹也是在武汉出生的。”马祥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和家人商议,准备近期回汝南给爷爷扫墓,到爷爷战斗过的地方走一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