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4月24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笛声悠扬——记63岁的笛子演奏能手尹月兰

发布时间:2015-04-24 08:54:27  

□晚报记者   李杨  /

jish1504107.jpg 

尹月兰多才多艺,不仅会吹笛子,还会弹钢琴、拉二胡。

jish15041062.jpg 

闲时,尹月兰爱吹笛子。

jish15041051.jpg 

尹月兰在翻看学生的照片。

1958年,6岁的她一边练习杂技,一边学习吹笛子,杂技团的人都叫她“小笛子”。

如今,“小笛子”已满头银发,可她对笛子的热爱却依旧不减。

“小笛子”名叫尹月兰,今年63岁。在纷繁的世界中,尹月兰始终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童年 与笛子结缘

“我在市幼儿园家属院,一会儿正好练习吹笛子,你来吧!”421日晚7时,当记者与尹月兰联系时,尹月兰热情地对记者说。

到了市幼儿园家属院,记者循着悠扬的笛声,来到五楼尹月兰的家。尹月兰招呼记者坐下,向记者讲述了她爱上笛子的过程。

尹月兰1952年出生在江苏南京,母亲是位杂技艺术家。尹月兰4岁时跟随母亲到驻马店市杂技团(原信阳地区杂技团)。受母亲的影响,尹月兰6岁开始学杂技。当时,其母亲所在的团乐队里,有一个叫李培运的老人,笛子吹得很好。小小年纪的尹月兰竟然主动找到团领导,表示想拜李培运为师,学习吹笛子。李培运表示愿意收下这个小徒弟。

“后来我问李老师,为什么当时他听到我要拜他为师一点儿都不惊奇,他说:‘音乐是有神奇魅力的,且笛子是咱的民族音乐,魅力更大。’”尹月兰说。

从此以后,6岁的尹月兰每天4时起床,先跟李培运练习吹笛子,再跟其他同伴一起练习走钢丝。她用别人休息的时间练习吹笛子。虽然只有小小年纪,但她是杂技团有名的“小笛子”。

1966年,尹月兰所在的杂技团解散,她进入豫剧团,成为一名专业的笛子演奏者。

中年 笛声远播

1972年,是尹月兰的人生转折点。由于工作调动,她进入市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学习幼儿教育上,笛子就放下了。”说这话时,尹月兰的语调明显低了。

“不过,1982年,市幼儿园园长侯玉娥做了一件让我十分感动的事情。”尹月兰说,“不知道她从哪儿听说我笛子吹得好,趁去上海出差的机会,一下子给我买了5根笛子。她回来后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钢琴、吉他等乐器,喜欢民族乐器的人越来越少。她鼓励我继续吹笛子,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

有了领导的鼓励,把笛子放下10年的尹月兰又重新拿起笛子,这时的她内心十分满足和欢喜,就像与自己的老朋友久别重逢。她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笛子吹下去,为民族音乐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慢慢地,尹月兰有了名气,前来找她请教的人越来越多。每次,尹月兰都不计报酬地教。

她的学生中,有考上上海音乐学院的,有出国学习音乐的,更有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得金奖的。

“我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演奏者,更要做一名好老师。任何时候学生请教我,我都会尽力教。不然,我就不配‘小笛子’的称号。”尹月兰说。

老年 永远的“小笛子”

“奶奶,快来听我吹一段。”谈话间,尹月兰的孙女郜芮铭蹦蹦跳跳地来到尹月兰面前说。别看小姑娘年纪不大,2013年就已经获得了“第八届辉煌中国全国艺术精英电视盛典活动河南省决赛”器乐组的一等奖。

尹月兰告诉记者,孙女小时候爱哭,可一听到笛声,她就会停止哭闹。

如今尹月兰已退休,吹笛子也吹了几十年,教的学生无数。无论是自己还是学生,都获奖无数。

“有些人请我母亲去参加商业演出,她从来都不答应。可对于一些前来拜访的人,母亲却十分热情。”尹月兰的女儿说。

“一个人可以老去,但艺术永远长青。我始终坚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我的生命不终结,我的舞台就永远不会落幕,我对笛子的喜爱也不会停止。”采访结束时,尹月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