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做家务变成家庭作业
家长:养成习惯 塑造人格
□班永威
孩子放学回来,不只是读书、写字,还得做一样家务,读小学一年级的彤彤就是这样做的。在实施这个“政策”一个月后,彤彤妈妈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养成做家务的习惯,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开始。
读一年级的彤彤虽然年纪小,但在家中也有自己的工作。吃饭前,她妈妈都会让她把碗筷摆好。除了摆碗筷外,彤彤妈妈还让她学刷碗。
“生活上的自觉,就是学习上的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一个孩子的成绩如何,看他屋里的东西摆放、书包整齐程度就可以大概了解。”市第二小学的一名老师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都鼓励孩子做家务。35岁的王女士表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不能受一点儿苦,让孩子做一点儿家务也不错,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塑造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
不过,在孩子做家务中,不少家长表示,孩子都“索要”劳务费。
家住交通路的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儿子点点读小学三年级,为鼓励儿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自理能力,她平时为儿子做家务制定了“价目表”,擦桌子每次0.5元、扫地每次1元……用“发工资”的办法鼓励女儿子做家务。每次点点做完家务后,她都会在本子上记下,每周末兑现。
“记得儿子第一周挣了15元钱,他非常高兴,干活越来越有动力。”高女士说,“但好景不长,点点后来提出了‘涨工资’,原因是他的同学做家务起步价是3元钱。”
“孩子太小,还没有理财观念,给他太多的钱怕他乱花。”高女士拒绝了儿子的要求,点点气愤地表示再也不做家务了。
在采访中,有不少家长担心做家务会耽误学习时间。对此,市第八小学的高老师表示,根据她的观察,会做家务的孩子学习反而更好。“家务做得好的学生,做作业也很快。可能是做家务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养成了专注做事的习惯。”高老师说。
高老师提醒,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内容合适,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家长可根据孩子体力和能力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选择适合孩子的劳动内容,并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确定了劳动内容之后,告诉孩子做这些事情的一些具体要求,通过示范、讲解或演示,帮助孩子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