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刘 鹏 户向阳 张丽丽 文/图
一位81岁的老人每天到村里的幼儿园门前看看孩子们。这位老人叫崔伦芝。
驿城区沙河店镇闫台村张庄是一个个普通的小村庄。“发洪水那年,张庄村里近400人就有130多人被冲走了。”沙河店镇党委委员丁丹说,在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沙河店镇数张庄受灾最严重,村里除了两间瓦房没有倒塌外,其余的房屋全部被冲毁。
崔伦芝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一个被冲走130多人的小村庄
驱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浓郁的油菜花香、绿油油的麦苗,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从沙河店街出发,向北行驶5分钟后,拐到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上,向西再行驶大约
“张庄以前是依水而建的,‘75·8’洪水之后,村民建房时往后移了移。”走到村头,同行的闫台村党支部书记崔璇指着村子南边的一条小河说。
小河里流淌着清澈的河水,河两岸栽种的柳树长出了新叶,河岸上的油菜花开得非常绚丽。40年前,当洪水来临时,河岸被冲垮了,居住在河边的村民有不少被洪水冲走了。
崔璇的家也在张庄,今年刚30出头的他,没有经历过那场灾难。然而,他的亲人却没有那么幸运。他的一个哥哥、奶奶和姑姑被洪水冲走了。
和崔璇家有类似情况的家庭在张庄还有很多。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回忆,洪水来的时候是在夜里。由于此前下了几天大雨,村里的人都担心发水,很多人躲到村里地势较高的地方,或者爬到了麦秸垛上。
当洪水气势汹汹地过来时,许多村民还是没有躲过去。发洪水前有近400人的张庄,洪水过后被冲走了130多人。
“经过40年的休养生息,张庄现有近500人,分为6个村民小组。”崔璇说,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地和养殖,也有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
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
崔伦芝是张庄的长寿老人之一,今年81岁的他经历了那场灾难。在三儿子家新建的农家院里,他正悠然地晒着太阳。阳光暖暖地照在他的脸上,老人微微地眯着眼睛,跟着收音机里传出的曲子哼着。
“爷爷,您老的身体最近怎样,现在没事时还喝两口吗?”见到崔伦芝后,崔璇亲切地问候着。“不喝啦,现在老了,不能跟年轻时比喽!”崔伦芝爽朗地笑着说。崔伦芝年轻时喜欢喝酒、吸烟。如今年纪大了,儿孙们都劝他要注意身体,不要再喝酒、吸烟了,老人便把烟酒都戒了。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崔伦芝仍然心有余悸,因为那场洪水过后,他家里的9口人只剩下他和3个儿子。当年,3个儿子中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只有几岁。经历了生死离别的崔伦芝没有续弦,既当爹又当妈,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3个儿子拉扯成人。如今老人儿孙满堂,人口增加到了20人。他家是村里有名的四世同堂家庭。
洪水过后村民用了5年的时间,建了一个新张庄。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村民们都住上了平房或者楼房。
崔伦芝的三儿子家整理得干净利落,院子里还栽种了鲜花。老人的卧室在偏房,也打扫得非常干净,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由于三儿子长年在外地打工,崔伦芝的生活起居都由他的三媳妇照料。日子虽然过得平淡,崔伦芝却非常满足。“现在的日子过得比以前强多了,这光景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谈起目前的生活,崔伦芝高兴地说。
“我家老爷子辛苦了一辈子,把3个儿子都拉扯成人,我们做晚辈的就该孝顺他。”听公公感慨现在的幸福生活,在一旁洗衣服的三媳妇夏景华说。
“我们应该多想想现在的幸福生活,你看我这一大家人过得就不错。”崔伦芝说,他有4个孙子、3个孙女,现在还有重孙了。几个孙子孙女都定居在郑州,经常接他过去住几天。
“老人在大城市住不惯,说是叶落归根,还是守着老家安心。”夏景华说,老人喜欢孩子在全村是有名的,有空时便骑着三轮车,到路口村幼儿园门口转一转。
“看看娃娃们,心里舒坦。”老人笑着说。
一所全镇有名的幼儿园
在该村东边路口有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是我们沙河店镇最大的幼儿园,也是闫台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基地,幼儿园的创办者就是闫台村党支部书记崔璇。”丁丹向记者介绍说,崔璇于2008年大学毕业,并考取了大学生“村官”,在2009年创办了这所幼儿园。
崔璇是80后,6岁时就直接上小学一年级了,对学前教育并没有什么概念。他怎么会想到创办一所幼儿园呢?
“村里的老少爷们都重视教育,特别是上年纪的人经常对我说要办一所幼儿园,崔伦芝爷爷就对我说过好几回。”崔璇说,重视教育是张庄的传统。孩子是村子的未来,只有把孩子教育好了,村子的发展才会更好。当年,崔伦芝老人一个人带3个孩子,还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多上几年学。对于孙辈们上学,他更是全力支持。村里很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大都走进了大城市。
闫台村目前有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1971人。很多年轻父母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虽然这些孩子生活上得到了照顾,但是学前教育却跟不上。这所幼儿园的创办,正好帮年轻父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所幼儿园目前共有5个班,分为大中小3个年级,每年送走的学生大约有150人,其中张庄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就有70人左右。在这里,老师不仅教会孩子们读书写字,还教他们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说起孩子们的情况,崔璇充满了自豪感。作为一名从张庄走出去的大学生,崔璇称他想借助政府的扶持,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在张庄人眼中,孩子也是他们村的希望。采访结束后,崔伦芝又骑着他的三轮车来到幼儿园的大门外,面带微笑地看着正在里面玩耍的孩子们。
这或许就是这位八旬老人对未来的守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