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华
这几天,区少坤成了公众广泛关注的人物之一。广州市民关注区少坤,是因为区少坤是他们心目中的“区伯”。区少坤多年来仗义执言,为民请命,是一个勇敢的老头。我们关注区少坤,则是因为区老先生最近的一场“艳遇”。
在广州,区少坤绝对是个名人。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区少坤2000年下岗,住保障房,靠微薄的低保金生活。尽管如此,他却极富正义感,自觉履行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义务,先后曝光了100多起公车、军车私用行为。一些人咬牙切齿,更多的人拍手称快。
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勇士,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者,却在他乡曝出丑闻,以至于晚节不保,怎能不让人大跌眼镜!
老实说,乍一看新闻,我还真怀疑这中间有什么猫腻;旋即否定:不可能。警察执法是重证据的,特别是在法制日益完备的当下,没有确凿的证据,且不说是名人区少坤,就是老百姓,警察也断然不敢限制其人身自由。
在监督公车私用现象上,区少坤无疑是勇敢的,是令人钦佩的。但是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区少坤却是一个不勇敢的人,缺乏承认错误并向公众道歉的勇气。
没有谁是一个完人,也不是说一个道德存在缺陷的人不可以监督政府、监督别人。但是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至少也得想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俗话说的“打铁先得自身硬”。而且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在社会上有着引领示范作用。60多岁的一个老头子,却在背地里干着此等伤风败俗之事,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