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者家属在靠近坠机地点的小山村举行简单的追悼仪式。
3月26日,德国警方启动调查程序,对德国之翼失事客机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位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蒙塔鲍尔市的家进行搜查。
德国之翼航空公司涉嫌蓄意坠机的副驾驶员安德烈亚斯·卢比茨的前女友爆料称,这名飞行员男友曾告诉她:“有一天会干出翻天覆地的事,让每个人都知道并记住我的名字”。她告诉记者,卢比茨的精神状况的确有问题,“但他对病情从不多说,只透露自己正在接受精神方面的治疗”。
前女友:他曾抱怨工资低压力大
德国《图片报》28日援引卢比茨前女友玛丽亚·W的话报道,她听闻坠机噩耗后“非常震惊”,脑海里不停地回响着前男友说过的这句话:“有一天会干出翻天覆地的事,让每个人都知道并记住我的名字。”“我那时不明白他的意思,但现在一切都明白了。”玛丽亚说。
玛丽亚现年26岁,是一名空乘,去年曾与卢比茨搭档飞了5个月的欧洲航线,其间两人坠入爱河。
玛丽亚告诉记者,卢比茨如果被证实蓄意坠机,“那是因为他知道,由于自身健康问题,他恐怕不可能实现继续在(德国之翼母公司)汉莎航空公司当飞行员的梦想”。
按玛丽亚的说法,两人恋爱期间曾谈论许多工作方面的事情,而一旦触及这个话题,卢比茨就像变了一个人。“我们的工作状况会让他感到沮丧:钱太少,压力太大。”玛丽亚说。
专家:若飞行员刻意隐瞒病情很难发觉
德国媒体27日报道,卢比茨6年前曾感到严重抑郁并因此就医。多名德国检察官说,警方在搜查他的住处时找到多张病假条,医生建议的请假日期包含4U9525航班坠毁当天,检方据此判断,这名副驾驶员隐瞒了病情。
谈及分手原因,玛丽亚说,那是因为自己愈发感觉卢比茨“有问题”,“他总是噩梦缠身,夜里会突然醒来并尖声喊着‘我们在坠落’”。
围绕德国之翼航空公司是否在监测卢比茨健康状况方面存在纰漏,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如果飞行员知道抑郁的症状会影响自身“适航性”,他们就会刻意加以隐瞒。
专攻飞行员训练的心理学家赖纳·克姆勒接受德国广播电台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有人故意掩饰,那其他人想察觉有异常会非常困难。”
儿时曾到坠机地点练习滑翔
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一家滑翔俱乐部28日向媒体透露了更多有关卢比茨的信息。这家俱乐部位于锡斯特龙镇,距4U9525航班坠机地点大约60公里。
俱乐部会员弗朗西斯·克费尔告诉法国iTELE电视台记者,卢比茨似乎与坠机地点周边有些“渊源”,因为他和父母以及在卢比茨父母家所在的蒙塔鲍尔镇的其他俱乐部会员,曾于1996年至2003年定期来俱乐部练习滑翔。从年份推断,卢比茨当时还是个孩子。
释疑
防“疯狂飞行员”技术为何不用?
德国之翼公司航班空难中,副驾驶员涉嫌蓄意阻止机长返回驾驶舱并操纵客机撞山。事发后,全球许多航空公司规定,飞行途中,驾驶舱内必须时刻保持至少两人。另一方面,业界已经有一项技术,可以使航空管制员从地面取得飞机操控权,从而防止“疯狂飞行员”作出危险之举。
英国《每日邮报》27日报道,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和欧洲飞机制造商都在研发客机防劫持技术。其中,美国波音公司开发出“防干扰自动驾驶系统”并于2006年取得专利。
紧急情况下,地面航空管制人员乃至中央情报局一类的安全机构可以启动这一系统,使飞机进入自主驾驶模式,而且机上任何人无法关闭这一模式。另外,这一系统在驾驶舱门上装有压力感应器,一旦有人试图强行闯入,这一系统能够自行启动。地面管控人员可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向这套系统输入飞行航线指令,从而使飞机自行在最近的机场降落。
在军用领域,地面人员操纵无人驾驶飞机已经很普遍,在民航机上则鲜见。
《每日邮报》报道,波音公司内部人员当年表示,反劫持自动驾驶系统有望于201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英国民航局一名发言人表示,以英国为例,现阶段没有遥控操纵系统能确保客机在繁忙航线上安全飞行。“一些企业正在研制这类系统,但是现在的技术并没有达到实用。”
另一项担忧是,遥控系统一旦遭到黑客侵入,将对正常飞行的客机构成安全威胁。航空安全专家克里斯·耶茨说,“9·11”恐怖袭击后,在客机上应用遥控驾驶技术的呼声经常出现,但是,让地面控制人员接管驾驶,总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地面人员无法看见驾驶员所能看见的全部情况。
英国民航驾驶员协会也反对在飞机上采用这类系统。这一协会一名发言人说,确保至少两名驾驶员同时在岗,已经使飞行“万分安全”。德翼航班空难发生后,重点应放在确保两名驾驶员都能进入驾驶舱而不是被关在门外。
善后
汉莎赔偿或上不封顶
熟悉空难赔偿事务的专家介绍,由于4U9525航班的副驾驶卢比茨蓄意坠机,德国之翼航空公司母公司汉莎航空公司向死难者家属赔偿金额很可能“上不封顶”。
面临巨额赔偿
根据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航空公司向空难死者家属赔偿金额的上限约为15.7万美元,但是如果旅客伤亡是由于承运人的过错,则承运人将承担无限责任。
德国负责处理航空保险事宜的律师马尔科·阿巴特分析,“大致可以判定,(汉莎航空)面临的赔偿金额将‘上不封顶’”。
汉莎航空公司已经向每名死难者的家属先期赔付5万欧元(约合5.4万美元),这笔金额不包含在最终确定的赔偿金之内。
汉莎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斯滕·施波尔26日表示,该公司将遵守关于空难赔偿的各项国际条约,不会逃避赔偿责任。
阿巴特认为,除非汉莎航空公司能够证明坠机并非由于旗下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有其他错误操作”,否则将面临巨大的赔偿责任。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汉莎航空公司会寻求与死难者家属达成庭外和解,以避免耗费时日的法律诉讼。
据德国柏林理工大学航空法教授埃尔马·吉穆拉估算,汉莎航空公司的总赔偿金可能在1000万欧元(1088.9万美元)至3000万欧元(3266.7万美元)之间。但另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汉莎航空公司面临的赔偿金可能更高。
何地诉讼是关键
关注焦点之一是,在何地提交关于赔偿要求的法庭文件。失事航班是由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德国杜塞尔多夫,24日在法国境内坠毁,15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荷兰律师桑德·德朗介绍,就坠机地点而言,死者家属可以在法国提起赔偿要求;鉴于其中大量乘客是在德国购买了往返机票,也可以在德国提起诉讼;一些乘客在西班牙购买机票,因而可以在西班牙寻求赔偿。
不同国家对空难赔偿的具体规定有差异,例如荷兰规定不对精神损失作出赔偿。一般而言,美国法律对空难所作赔偿要高于欧洲国家。在遇难乘客中,3人为美国人,其家属可以在美国法院向汉莎航空公司提起诉讼。
德国律师阿巴特介绍,德国法院对每名空难死者裁定的赔偿金一般不超过1万欧元(1.1万美元),但对这次坠机的考量或有不同。另外,如果死者是其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其家人可获得更高赔偿金,以保证孩子上学等必要花销。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