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参与圆桌讨论的嘉宾在会前合影留念。 当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举行“凝聚丝路共识 共绘媒体合作新未来”圆桌讨论。
博鳌亚洲论坛26日至29日在海南省博鳌召开。本届论坛与会嘉宾以政商精英为主。“届时将有约200家财富500强公司的董事长、CEO或亚太和中国区负责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出席论坛的中外国家领导人达到16位,到会的各国部长级官员预计将超过80位。”据论坛秘书处统计,出席本届年会的正式代表为1772人,媒体1014人,总规模为2786人,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本届年会共设置77场正式讨论,议题涉及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
最热议题
今年年会围绕“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主题设置了宏观经济、区域合作等六大领域议题,1772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商代表将在4天内开展77场正式讨论,“亚洲声音”会有哪些热点议题?会传递什么重要政商信息?
视野下的国内问题
随着新一届政府将高压反腐推向常态化,“新常态”下政商关系产生诸多微妙的变化。26日,备受关注的“政商关系新生态”分论坛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防止官员懒政庸政”等热点话题。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论坛今年突出关注了“三农”问题,将讨论农村的普惠金融和城镇化背景下的“三农”问题。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软着陆与新常态”分论坛,则邀请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等共同为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和发展方向把脉。
前沿科技与前沿产业成热点话题
有关前沿科技与前沿产业的探讨,再度成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热点话题。
“跨界对话:产业·互联网”分论坛将密切关注“哪些产业会在产业互联网中优先胜出”等议题。而在“跨界对话:互联网思维与商业本质”分论坛上,腾讯、百度等互联网行业精英将与传统行业企业领导人跨界对话。
在“智能医疗与可穿戴设备”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将共同探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新技术。
前瞻思维里的区域融合
国家主席习近平等16国中外领导人共话博鳌,除了对亚洲区域融合发展和全球性治理观念的认同,更加期待通过增进沟通与互信,迎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亚洲一体化趋势。
本届年会选取了较为热议的“一带一路”、东盟共同体、东亚经济共同体等议题。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分论坛上,国务委员杨洁篪以及多位国内外政要将参会并发表演讲。
年会还将设立“东盟共同体:一体化的新起点”分论坛。
智慧激荡间的全球治理
“世界经济走向”无疑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焦点。鉴于世界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阶段,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等国内经济学家将与世界各地顶尖经济学家共同探讨未来经济的新增长动力。带着“G20未来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等疑问,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等将在“G20与全球经济议程”分论坛上,权威解读G20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图景。
忧患迷思下的人类未来
在本届年会“水安全与土壤污染”分论坛上,业内人士将分享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做法和经验,探讨南水北调、地下水污染等热点话题。而在“食品安全,国际共治”分论坛上,各国食品和贸易销售巨头将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等展开对话。面对埃博拉病毒之后还有什么、未来将如何应对等问题,与会嘉宾将深入讨论。
三大看点
这是习近平第三次参加该论坛。从时点上看,本届博鳌亚洲论坛恰逢全国两会结束,距离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申请截止日(3月31日)也只有不足一周的时间;同时,据媒体透露,中国将在该论坛上发布“一带一路”的具体实施方案。种种迹象表明,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不同以往,习近平再赴博鳌将呈现三大看点。
在最后的窗口期为亚投行聚拢人气制定规则
又一美国盟友“倒戈”!3月24日, 澳大利亚签署加入亚投行谅解备忘录。至此,已有包括英、法、德等在内的34个国家申请加盟。
有朋自远方来共襄盛举,当然不亦乐乎。但也要看到,仍有一些国家在观望等待,甚至还不乏有人对亚投行疑虑和抵制。由于博鳌论坛举行期间正逢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申请截止日前夕,在此关键窗口期,如何继续做大做好亚投行“朋友圈”,自然是习近平此行的一项重要使命。
不过,围绕亚投行的可不仅仅是谁来谁不来的问题。随着亚投行成立时间的临近,许多重大问题已经开始浮出水面。
最重要的,当然是谁在亚投行说了算的问题,也就是投票权的分配。就在这两天,据外媒消息,在筹建亚投行的过程中,中国已主动提出提案放弃“否决权”以吸引欧洲主要国家加入。这则报道的背后,其实折射的是相关国家的担忧:作为出资50%的亚投行“第一大股东”,中国会不会享有如美国在世界银行一样的一票否决权?
如此等等,才是摆在亚投行面前的真正挑战。如何拉队伍、聚人心,如何把难事做成,把好事做好,习近平的博鳌之行值得期待。
做实“一带一路”项目清单为签约开工打好前站
这两年的中国周边外交,什么最火?答案非“一带一路”莫属。
纵观亚洲版图,“一带一路”从中亚、南亚两个方向上串起中国与周边利益的纽带。但同时,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地区推进此战略也并非易事。“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背后可能还有各种复杂的势力支持。如何把中国的发展与各国的战略需求对接,如何将之付诸实践都面临不小挑战。
在此次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或将为之破题。据媒体透露,包括一份重大工程项目清单的“一带一路”规划有望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前后亮相。据悉,这份清单不仅可能包括未来几年将要签约、开工的项目,甚至还可能会落实到具体的负责单位。
从提出构想到建融资平台,再到成为201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一带一路”正从一个“大构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大手笔”。在“一带一路”推进工作全面铺开之际,亚洲多国领导人齐聚博鳌无疑将为该战略做实增添砝码。
主动融入周边外交为“亚洲命运共同体”鼓与呼
近些年的中国周边,颇不宁静。如何平衡经略周边与和平发展的关系,如何同具有不同传统和观念的国家相互沟通、建立合作、争取理解,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局面,也是不得不承担起的大国责任。
今年的博鳌论坛年会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已被习近平在公开场合屡次提及。有国外学者认为,为推动国际秩序的历史变革,习近平把中国的外交政策重塑为“积极参与”。无论是从气候变化还是到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他把中国从一个跟随时代的奔跑者转变为具有创新力的引领者。这一点,在亚洲表现得最为明显。
看看最近大热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哪一个不是由中国倡议的?哪一个不是开放包容的?单纯寻求一国利益,中国不会这么做。中国真正要做的是将相关成员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实现普遍的利益增值。说到底,命运共同体就如同一个大家庭,无论是亚投行还是“一带一路”都是“亚洲大家庭的事”。中国愿意牵头把事情做成做好,但也绝不会以老大自居。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