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力
风靡大江南北、登上春晚舞台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广场舞曲,今后将不再是一个社区一个跳法,而会有全国统一、编排科学、带给人正能量的全新动作。
说起国人的文化输出,大概广场舞是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去年,有个英国人叫上几个小伙伴,打扮成唐僧师徒的样子跳了一次《小苹果》,还上传视频到网上。春节期间,这位小苹果的洋粉丝又带着英国大妈们在伦敦繁华地带跳《小苹果》,同样上传了视频,辗转流传回国内,引发不少围观。
去年,我们不断看到各地的广场舞斗法像电子游戏一样“升级”。“守方”的大妈们从你声音大我比你声音还大,从给碍事儿车辆贴条变成扎轮胎放气;“攻方”的邻居们从泼水改泼粪,从放狗改放枪,最后还有“头脑灵活”的南方某城市居民发扬“众筹”传统,集资买了高科技的定向扩音装置,专门干扰广场舞音乐……这些矛盾,无论广场舞国标与否,其实都还没有解决。
广场舞有如此的生命力,跟它的自由度、参与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官方出面“招安”,把野路子变成“正规军”,每个动作都像广播体操一样有标准版本,好看是好看了,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广场舞并不是体育管理部门一家说了算的事情,就说发生在全国很多城市的场地之争,一句“依靠健身站点”真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噪音扰民是“原罪”,没有音乐没法跳,有了音乐就得吵。这些基础问题解决不好,光统一国标,图个大场面好看,还真的帮不了大爷大妈什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