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永威
“在刚过去的春节,我们动员全家人帮孩子一起完成了画全家福、制作一个大红灯笼的作业。” 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
据张先生介绍,每次儿子在幼儿园布置了手工作业,自己都很担心做不好,我也很为难。春节做的大红灯笼,就是张先生凭着想象用家里的旧纸箱做成的。张先生说:“孩子太小,手工作业根本就做不好。
然而,像张先生一样在孩子作业上贴有“家长制造”的家长并不少见。近日,记者采访的15位家长中,有11人表示孩子的作业一般由自己完成。
有些家长认为虽然老师布置的有些作业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但这给了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机会,可以当作一项很好的“益智活动”,寓教于乐。
“我觉得这些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作业很有意义。”家住雪松大道的李女士说:”只要时间允许,我会和女儿一起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画画和折纸还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
随后,记者采访了市区多家幼儿园老师。一位从事多年学前教育的刘老师介绍,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年龄段的能力要求,通常老师会按照大纲,加强对孩子动手的教育。
“很多家长因为忙工作而忽略孩子的成长,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些需要孩子和父母一起完成的作业,可以促进亲子互动。”该老师认为,即便孩子不能与家长一起动手,但他在旁边看,听家长讲,也能增进感情学到知识。
“很多家长要做的是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哪怕做得粗糙一点儿。从学校方面来讲,老师布置作业时,应把活动目的、希望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等细节向家长说清楚,避免家长过度参与。”一位罗姓老师说。
采访中,幼儿园老师表示,学生的手工作业有的是需要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的,有的是让孩子拿着东西来学校完成的,不管怎样,这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