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3月16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鞋要合脚 施政也要利民惠民

李克强总理昨天上午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5-03-16 08:02:34  

daih150330.jpg 

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昨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前,先对媒体朋友表示了感谢:“你们做了大量工作,很辛苦。今天又是星期天,也不能休息,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

金融时报记者:去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在下滑,所以很多中国人都到海外去买房子。现在中国公民已经是纽约、悉尼、伦敦等地最大的海外顾客群体了,当地房价随之被抬高。也有一些人开始质疑,从中国涌入当地市场资金的合法性。请问总理,中国政府会担心由此引发海外市场的强烈反应吗?今年政府是否会出台新政策来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

李克强总理:中国正在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这本身也表明在推进资本市场的开放。但是你说有大量的中国人到海外购房,而且成了某些热点城市的最大购买者,这个可能还要做评估,我没有这方面确切的消息。我所得到的是,中国去年吸引外资是力度最大的一年。外资进入中国达到1200亿美元。同时,我们也愿意看到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中国的公民到国外去创业,当然,既要遵守中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也要遵守当地的法律。

我看你的面孔是一个西方人,你的中文说得这么流利,不知道有没有在中国买房。当然,我们是欢迎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住房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中国政府要做的就是要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今年,我们在改造棚户区、城市和农村危房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万套。中国政府有保障群众基本居住条件的责任。

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情况各异,所以我们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愿意为网购、快递等新业态做广告

新京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您最近在多个场合力挺电子商务和快递等新业态,我很想知道您个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如果买过,最近买的是什么?另外,有人认为网购会冲击实体店,对此您怎么看?

李克强总理:在场的各位都有网购的经历,我也不例外,我网购过,最近还买过几本书,书名我就不便说了,避免有做广告之嫌。但是我很愿意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因为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创造了就业的岗位,而且刺激了消费,人们在网上消费往往热情比较高。

至于网购是否会冲击实体店,我听过这样的议论,开始也难免会有担心,但是我曾经到一个网购店集中的村去看过,那里800户人家开了2000多家网店,可见创业的空间有多大。同时,我又到附近一个实体店集中的市场,我问他们有没有担心?实体店的老板给我看,他也开了网店,而且把自己实体店的状况拍成视频上网,他说这对购物者来说更有真实感,更有竞争力。可见,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

这使我想起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不过我也想到今天是“3·15”,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日,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的实体店,都要讲究诚信,保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

简政放权对应对经济放缓发挥支撑作用

彭博新闻社记者:您多次提过需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来进行改革,您也说过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疼。中国经济在放缓的今天,您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决心吗?您认为中国经济会不会继续放缓?未来会不会更疼?

李克强总理:你问到疼,确实很疼,而且在加深,面还会扩大。因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因为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也可以用它去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去年我国经济速度放缓,但是就业不减反增,简政放权起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届政府两年内下很大力气完成了当初提出的五年内砍掉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其中有的是取消,有的是下放。我们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后,每天就有上万家企业登记,比上年增加了50%。可见,活力来自民间,而简政放权的减法可以对应对经济放缓发挥支撑的作用。

一些所谓位高权重的人被依法调查和处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2014年中国的反腐行动已经使多只“大老虎”落网了,那么您认为如何从制度建设这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反腐?另外,您还说过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究竟怎么样才能解决官员的不作为问题?

李克强总理:中国党和政府一贯坚持反腐倡廉的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惩。一些所谓位高权重的人被依法调查和处理,成效是明显的,人民群众也是拥护的。

所以,推进制度反腐和标本兼治是一致的。一是要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谁都不能在法外用权。二是要推进体制改革。比如简政放权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坚决打掉寻租的空间,铲除腐败的土壤,因为很多腐败分子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寻租。三是要加强监督和教育。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公职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谋私。

经济增速调整为7%   实现并不容易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中国政府已经将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定在7%左右,中国表示想要实现一种新常态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虽然速缓,但是质更优。中国从这样的新常态中能够获得怎样的益处?这种新常态的增长对于中国、对于整个世界会有何影响?您对于新常态增长是怎么看的?您对中国坚持实现速缓但质优的新常态增长是否抱有信心?

李克强总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经济增速调整为今年预期增长7%左右,看起来增速是调低了,实际上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大了,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如果按7%增长,那每年就要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

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

赫芬顿邮报记者:您好。有人说中石化、中石油这两个央企一直在妨碍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尤其是汽油质量标准的确定和天然气的推行。我的问题是,您认为这两个央企真的在阻碍环保政策的落实吗?如果这样的话,中央政府会怎么冲破这种阻力?

李克强总理:我理解你刚才一连串的发问,问的是人们包括在座各位普遍关注的雾霾等环境污染这个焦点问题。可以说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决心是坚定的,也下了很大的气力,但取得的成效和人们的期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去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

治理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清障搭台

第一财经记者:总理您好。我们注意到您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其认为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但是也有人说创业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市场的行为,那么我们的政府为什么还要操这么大的心、用这么大的力呢?谢谢。

李克强总理:谢谢你的好意,让我们少操心。但是不能不多操心啊,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改革。这也是历史的启示。回想30多年前,正是因为承包制政策的实施,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也因为允许人口流动,亿万农民工进城,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市场活力的激发需要政府去清障搭台,今年我们要继续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事。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证照合一,让服务业领域的一些企业注册登记别再那么费劲了。要清障还要搭台,对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微企业,我们要更多地提供租金低廉的创业空间,给创业插上翅膀,还要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来吸引更多的种子基金。同时,还要进一步减税降费,让这些企业轻装前进。

中国实际上是“被通缩”

韩国KBS记者:近几个月中国CPI涨幅一直维持在1.5%左右,今年1月更是只有0.8%,所以我觉得中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是全球通货紧缩的输出者,对韩国也有影响,对此您怎么看?

李克强总理:关于通货紧缩,国际上对这个提法有多种解释,比较一致的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中国CPI或者说物价总水平1月份是正增长,2月份涨幅比1月份更高,所以不能说中国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

虽然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缩,你说是“输出者”,实际上我们是“被通缩”。我给你举个例子,去年,我们进口了3.1亿吨原油、9.3亿吨铁矿石,量是增的,没有跌,但是价格下来了,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对这种“被通缩”的问题,我们有应对,也有进一步的准备。当然,我们更希望世界经济能走出低迷,实现复苏。

中日关系既是检验也是机遇

朝日新闻记者:今年是战后70周年,我想了解总理的历史观。另外到日本的中国游客有所增加,在日本买很多东西,但是到中国的日本游客比以前减少,日本的对华投资也减少,您怎么分析这种现象?如何看待中国在70周年的纪念活动,包括大阅兵给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带来的影响。

李克强总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仅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目的是要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悲剧,不能让历史重演,要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及一系列国际法,以维护人类持久和平。

 当前,中日关系的确比较困难,根子还是在于对那场战争、对历史的认识和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在今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我认为对中日关系既是检验,也是机遇。如果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并且保持一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就有新的契机,也自然会给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必须依法

中央电视台记者康辉:全面放开二孩会是我们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未来一个确定的方向吗?如果是的话,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李克强总理:你的面孔我很熟悉,不用做广告。至于你谈到人口政策,去年我们已经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现在正在推进,也正在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会根据评估的结果,也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权衡利弊,但是必须依照法律程序来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

对外开放中会先一步对台湾开放

台湾TVBS记者:请问大陆在继续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过程中有什么策略,可以让台湾的企业家和台湾一般民众更优先而切实地感受到大陆发展的机遇?

李克强总理:两岸是一家人,是骨肉同胞。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会给两岸经济合作创造基础,扩大空间。对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来说,需要两个轮子一起转。一个轮子就是要加强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比如说像ECFA后续协商。另一个轮子就是扩大相互开放。对大陆来说,尤其是要重视在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

这里请你传递一个带有“定心丸”的消息,就是大陆将会继续维护台资企业和台商的合法权益,保持对他们的合理优惠政策。而且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会先一步对台湾开放,或者说对台湾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会更大一些。我们欢迎台商包括年轻人到大陆来创业,并且愿意推动两岸人员交流,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

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日报记者:总理,您好。近期我们注意到国际上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一方面挑战了美国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国际事务上中国仍然在搭便车,请问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看法?此外,对于推进中美关系,我们也想听听您的想法。

李克强总理:你们都是两个头衔,都是两个以上问题。关于你向我提的问题,首先,中国是不是最大的世界经济体。我在国外也经常听到这种说法,总是有被忽悠的感觉。因为按照国际权威统计,中国也就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按人均GDP,我们是在世界80位以后。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

毋庸讳言,中美之间存有分歧,但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可以着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这里面有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我们正在推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它是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的,这本身就是打破合作的天花板,开辟发展的新空间。当然,谈判会有个过程,但它向中美、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就是中美经贸关系会更加密切,这个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会更沉更稳。

我们希望邻居之间都和睦相处

中央政府会继续加大对香港的支持力度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现在距离政改投票越来越近了,但是中央领导人近期不断作出强硬的表态,这使很多人对政改方案通过并不乐观。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请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央会进一步收紧对港政策?两地之间文化和经济交流等方面会不会受到影响?会不会增加一些变数?
李克强总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这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有人担心中央政府会不会收紧对香港的政策,这个是不必担心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讲到,要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本身就说明要一以贯之地把一国两制实施好、贯彻好。因为一国两制写进了宪法和基本法,宪法和基本法构成了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基本法也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一国两制是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中央政府会继续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也会继续加大对香港的支持力度,继续发挥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使香港、内地在交流合作当中都更多受益,进一步深化经贸和文化交流,使两地民众都满意,增进两地人民的福祉。

我们希望邻居之间都和睦相处

埃菲社记者: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现在俄罗斯军队还驻扎在乌克兰。请问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持什么样的立场?是否认为这违反国际法?几天前,普京总统讲述了他当时是如何规划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这个行动的,中国现在视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还是乌克兰的一部分?
李克强总理: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保持着客观、公正的立场。我们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乌克兰问题给地缘政治确实带来了复杂性,尤其是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我们还是希望这个问题能够通过对话、谈判、协商解决。
至于克里米亚问题,我们同样希望能够用对话的方式政治解决。我们希望邻居之间都和睦相处,希望看到欧洲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赢的局面,这既有利于相关方,也有利于中国。

明年还会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人民日报记者:总理,您好。您之前提到您最近一次网购经历是在网上买书,我的问题与书有关。因为我们都知道《政府工作报告》要写的东西很多,每年都有变化,但是我们注意到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不知道您为什么对这件事那么看重,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读书感受?
李克强总理:我记得去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我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仅是文化界、出版界的人士,而且经济界和企业家都向我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些建议让我深思,说明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

现场记者向李克强总理加问了一个问题:您如何回应中缅边境最近发生的问题?
李克强总理:你问了一件让我感到痛心的事情。在中缅边界我方一侧,一些我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损失,我首先要向遇难者家属表示哀悼和深切的慰问。同时,我国政府、外交部、军方都向缅方提出了严正交涉。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坚决维护中缅边境的安全稳定,坚决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