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3月13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嵖岈山温泉小镇梅园

发布时间:2015-03-13 09:02:07  

□晚报记者   王莹   /

QQ截图20150313093135.jpg 

“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梅花盛开的时候,也离不开温暖的天气。在前段温暖日子的“滋润”下,嵖岈山温泉小镇梅园的500多亩梅花怒放了,吸引许多市民前去观赏。

jish150362.jpg 

梅园入口。

jish150363.jpg 

游人竞相拍照。

 jish150371.jpg

游人如织。

jish150370.jpg 

“我也拍一张吧。”

赏梅正当时

一个个花蕾含苞欲放,一片片花瓣晶莹剔透。梅花以它淡雅的姿容,以它独一无二的神韵,濡染了文人的笔墨,锁住了路人的视线。

3月初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踏进梅园。记者被那一树或红或白蛊惑着,被那一氤清香熏染着,被那一抹莹润诱引着……情不自禁地咏起了陆游的诗: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赏梅的最佳时节在惊蛰前后10天,一般惊蛰在三月初,眼下正是赏梅的佳期。” 嵖岈山温泉小镇梅园管理人员曹艳告诉记者,嵖岈山温泉小镇的梅园,是嵖岈山温泉小镇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地549亩。201311月,该园从江南地区引进江梅型、宫粉型、绿萼型、朱砂型等30多个品种6000余株梅花。

当日,记者在梅园看到,市民争相在梅树前留影。放眼望去,整个梅园宛如一片缤纷花海,白的像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令人心旷神怡。

赏梅最好的时机是早晨

梅花,又名梅,别名: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 蔷薇科、杏属小乔木,稀灌木,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到嵖岈山温泉小镇梅园赏花的最佳地点是北门,因为北门是梅园的最高处,站在此处可以欣赏全园的景色。”曹艳告诉记者,随着201411月下旬梅园的腊梅开放,梅园开始陆续接待游客。大年初一后,来梅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现在市民赏梅不用去外地了,梅园就是驻马店周围规模最大的梅园。

曹艳介绍,为呼应梅园的内涵,园内还精心栽培了桂花、菊花、蔷薇、荷花等大量观赏性植物,春天赏梅花,夏天观蔷薇、荷花,秋天看桂花和菊花,美不胜收。

据了解,一天中赏梅最好的时机是早晨,因为早晨气压比较低,在无风条件下香味较浓。

梅花素有“花魁”之称

梅花素有“花魁”之称,傲霜斗雪、凌寒绽开、暗香浮动、冠领群芳。

“江梅型春梅,花单瓣,有红、粉红、白等颜色,花萼是绛紫色的;宫粉型春梅,花复瓣或重瓣,有深红和浅红等颜色;绿萼型春梅,花既有单瓣,也有复瓣和重瓣,花初开时是浅绿色,花盛开后是白色,花萼绿色;朱砂型春梅,花单瓣、复瓣或重瓣,花紫红色,花萼绛紫色。” 曹艳告诉记者,赏梅时一般要着眼于色、香、形、韵等方面。

梅花生命周期最辉煌的时刻恰恰是大自然最严酷无情的时期。朔风凛冽、冰冻天地,这对其他植物而言仿佛就是噩梦,而对腊梅来说却是迎娶新娘的鞭炮锣鼓。

帝皇式的高贵容颜、幽兰式的沁人心脾,记者在梅园充分地领略到了。采访当日上午,阳光灿烂,记者发现,花蕊中竟有蜜蜂在采蜜,翅膀的扇动让幽香随嗡嗡之声弥散于空气中。

记者突然想到“月下夜风寒,雪里梅花笑,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之类的咏梅诗句,不免抒情起来。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这就是梅花,色浓而不俗、香幽而不淫,傲霜凌雪不改容,清气玉魂天地动。

赏梅路线

jish150364.jpg 

自驾游线路:

1.从驻马店市区出发,经市铜山大道到达遂平县城嵖岈山大道,往西可到达嵖岈山风景区。

2.从京港澳高速公路遂平站出发,经县城希望大道,到建设西路,再到嵖岈山大道,往西到达嵖岈山风景区。

乘坐公共汽车线路:从市客运西站乘车至遂平县城,根据乘务员提示,到指定地点下车,之后乘坐发往嵖岈山风景区的班车到达目的地。

相关链接

梅花在中国有30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极具观赏性和文化象征的植物。1929年,梅花曾被中华民国确定为国花。1980年开始,曾有人积极推动定梅花为国花,还有许多地区把梅花定为市花、县花。

梅花的品种很多,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一般花期在23个月左右。

我国是梅花的世界野生分布中心,也是梅花的世界栽培中心。梅花原产于我国四川、湖北、江西等省,早春开花。我国各地均栽培有梅花,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为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