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左)在给婆婆擦手。
□晚报记者 袁 敏 张丽丽 文/图
为了照顾生病在床的婆婆,她辞去工作当起了“全职保姆”。付出终有回报,她不仅让卧床不起的婆婆站了起来,还得到了大家对她的尊重。提起王宁,知道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王宁是个好人,是我们的榜样!”
辞职照顾患病的婆婆
王宁今年37岁,是开发区金河街道桑王庄社区桑西小区居民,1998年与丈夫耿峰结婚,育有一个女儿。结婚后,王宁与公婆相处得非常融洽,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公去世后,婆婆张兰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王宁和丈夫商量后,辞职在家照顾老人。
2013年的一天,张兰英独自外出锻炼时,被一名路人撞倒,导致右腿骨折。此后的半年里,张兰英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由于耿峰在工厂上班比较忙,王宁一天到晚守在婆婆床前伺候。婆婆饿了,她一口一口地喂;婆婆渴了,她急忙端来温水;婆婆想翻身了,她抱着婆婆一点点地挪动……
“我这个媳妇真好,从来没有与我红过脸,不仅脾气好,品行更好。”提起王宁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张兰英话停不下来,说媳妇给她端屎端尿、洗衣叠被、聊天说话、洗澡搓背……
最后,张兰英感慨地说:“都说养儿防老,其实有个儿子不胜有个好儿媳。我家的王宁就是一个好儿媳!”
走到哪儿把婆婆带到哪儿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见到王宁时,她正带着婆婆到社区居委会办事情。听到记者要采访她,王宁笑了笑,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也有老的时候,不可能只活年轻不过老啊!”听到儿媳这样说,坐在一旁的张兰英扭过脸,冲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据张兰英介绍,她的右腿骨折后,长期卧床导致脾气越来越大,经常吃睡不香。王宁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便买来轮椅,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她都会推着婆婆到外面散心。有时到市丰泽路转转,有时到儿童公园看看,大多数时间在骏马路听戏。
时间长了,沿途的居民对她们熟悉了,经常开玩笑说她们是母女。“很多次我推着婆婆出去,不太熟悉的人都会问我是不是婆婆的女儿。”王宁说,每次婆婆都会自豪地告诉他们,她们不是母女,而是如母女般的婆媳。
“她怕婆婆在家闷得慌,经常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刻也不让她离开自己。”据桑王庄社区妇联主任桑梅香介绍,王宁经常带着婆婆出去散步或办事,沿着丰泽路、骏马路、正阳路打听,几乎所有的商户和居民都对她们很熟悉。
孝顺儿媳得到大家尊重
王洪志家和王宁家相距不远,王宁家的事情她都了解。据她介绍,由于张兰英患有胃病,有些东西吃不下,王宁就变着花样给她做,或者从街上买回老人爱吃的东西。“我经常见她买早餐回来,不用猜就是给老人买的,有时是馄饨,有时是豆腐脑。”王洪志说。
“平时都是我想吃啥她买啥,她还经常带我到建业市场吃热豆腐。”张兰英告诉记者,王宁为了给她解闷儿,经常陪她聊天。如今,张兰英已经把王宁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和记者聊天时,张兰英笑称王宁是她的贴心小棉袄。
采访结束时,张兰英说今天天气好,想到儿童公园坐坐。王宁听了婆婆的话,把新买的电动三轮车推到楼下,然后扶着张兰英慢慢地下楼。
据桑梅香介绍,王宁孝顺婆婆的事已经成为社区的佳话,人人都夸她是个好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