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3月09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瘫痪在床3年多女儿孝行赢得众人赞

发布时间:2015-03-09 09:04:10  

父亲瘫痪在床3年多

女儿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孝行赢得众人赞

□晚报记者   高琳琳   /

 

“爸,渴了吧?这会儿水温正好,我喂你。”将茶杯里的温开水通过注射器打进父亲鼻子里的管子后,安海英又给父亲量了量体温。“今天天气好,我把窗户打开,你也晒晒太阳。”虽然父亲没有回应,但安海英依然自顾自地说。她说,父亲虽然不能说话,但她说的每一句话父亲都能听懂。

 

 

细心配菜天天不重样

 

昨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市乐山大道南段市冷冻厂家属院安海英父母的家里,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她收拾得一尘不染。在一间朝阳的卧室里,记者看到安海英的父亲安庭祥。老人今年75岁,因脑出血瘫痪在床3年多了。老人不能行走、交流,平时只能吃流食,看上去有些瘦弱,但不邋遢。

虽然安海英的父亲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可屋里没有一点儿异味,老人身上盖的被褥十分干净。

“这多亏了海英和她哥哥,要不然我坚持不到现在,孩子他爸早没了。”安海英70岁的母亲魏莲花提起女儿和儿子很是感激。魏莲花说,女儿现在不但是家中的顶梁柱,而且是老伴的专业护工、保姆加医生。

安海英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开始给父亲洗脸、翻身、喂水,把老人安顿好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买菜、做饭、洗衣。由于父亲身边离不开人,她无论外出干什么,都会在一小时内准时回家,风雨无阻。

安庭祥因长年躺在床上,身上插了好几个管子,身体瘦弱。为了给父亲增加营养,她天天做菜不重样,每隔两天就给父亲买来新鲜的鱼和虾,做成流食喂父亲。

 

曾是父亲的心头肉

 

“我是我爸一手带大的,他去哪儿都会带着我。”安海英说,父亲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性格也爽朗,以前在单位当司机的时候,经常带着她出去。

头枕在父亲的腿上,小脚丫蹬在车窗上,每当回想起这个场面,安海英的心里都很温暖。她说,父亲是一名退休职工,虽没有什么学问,但勤劳能干,对她特别好,连唯一的哥哥都说父亲偏心。

安海英说,她结婚后,父母每天都要给她打电话,让她带着女儿回家吃饭。父亲喜欢养鸽子,每周都要宰几只鸽子,让她带着孩子回家品尝,而且临走时还要让她带走一些。只要家里有好吃的,父亲都会想着她。

“有一年我给父亲织了一件毛衣,因为织得不太熟练,上面有几个大疙瘩,而且也不是流行的款式,可是父亲很欢喜,经常穿在身上,逢人便说是我给他织的。”提起父亲对自己的好,安海英忍不住抹眼泪。她说,父亲是她心中的大山,就算她再苦再累,也不希望这座大山倒下。

如果不是每天外出买菜,安海英感觉自己和社会快要脱节了。虽然自己才46岁,但她有时候外出买东西,看到街上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女性打扮得新潮、漂亮,看着自己穿的还是3年前买的衣服时,觉得自己太土了。

“不过我不后悔,照顾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安海英说。

 

结束生意一心照顾父亲

 

20111221日,对安海英来说永生难忘。从这一天起,她的生活彻底被改变了。

“当时我和朋友在外地做生意,收入还不错,接到母亲的电话后我就懵了。”安海英说,母亲给她打电话,说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了。等她赶到医院后,父亲已经被进手术室。术后医生告诉她,像这样严重的病人护理再好最多只能活一年。

把父亲接回家后,因为生活无法自理,安海英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并购买了火车票准备结束外地的生意。

“爸,我去外地出差两天,等我把账算清楚就回来照顾你。”临走时,安海英向父亲告别,但是父亲一直不点头,只是默默地看着她。

“闺女,你快回来吧,你爸又发烧了。”安海英刚走进火车站便接到母亲的电话。放心不下的她立刻返回家中。为了照顾父亲,她结束了生意,带着丈夫和女儿搬到了父母这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

辞退了保姆,安海英开始一心一意照顾父亲。两个小时一翻身、喂水,四个小时一喂饭、给父亲擦洗、换弄脏的床单……每天,安海英都熬到深夜才休息,第二天一大早还要起床给一家人做饭。“我心疼父母,想着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安海英说。

 

为父亲无暇顾及丈夫和孩子

 

在采访过程中,由于躺在床上的老人大小便失禁,采访不得不中断,安海英熟练地为父亲换上了新尿垫,为老人擦身子,喂水过后继续接受采访。安海英抱歉地表示,父亲瘫痪在床,大小便要及时清理,否则对老人身体不好,即使正在吃饭也要放下碗筷清理。刚开始给父亲清理大小便,每次她都会呕吐。这样坚持了几个月以后,她终于适应了。

“前几个月我瘦了几十斤,现在已经习惯了,平时还有哥哥和丈夫帮我,没以前那么累了。”安海英告诉记者,照顾父亲这几年,她积攒了一些经验,只要父亲一有动静,她就知道父亲是饿了还是生病了。

“妈妈,我来帮你吧!”看着母亲再一次走进姥爷的房间,安海英14岁的女儿很懂事地过来帮忙。“没事,孩子,妈能行。你去看书吧。”怜爱地看了女儿一眼,安海英继续手头的工作。

“丈夫和孩子这几年跟着我没少吃苦,陪孩子上次街对我来说都是件奢侈的事。”安海英说,因为父亲身边离不开人,所以没有时间陪丈夫和孩子。丈夫起初有怨言,但最终还是理解了她。

记者了解到,安海英的女儿每天和姥姥挤在一张小床上,她丈夫的“床”就是客厅窄小的沙发,一家5口人就这样生活了3年多。虽然现在的情况好了一些,可她还是抽不出时间陪丈夫和女儿好好玩一次,就连朋友喊她逛街或者吃顿饭都抽不开身。

 

孝行赢得众人赞

 

为了让父亲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安海英每天都给他讲故事、聊天,尽己所能让父亲舒心愉悦。虽然不能说话,可父亲精神好的时候总会轻轻地点点头,表示对女儿的感激。

安海英的孝行,不仅在亲戚、朋友中相传,四邻也赞不绝口。

“这闺女很孝顺,坚持几年照顾瘫痪的父亲,太不容易了。”安海英的邻居告诉记者,大家都很惊奇,被医生诊断最多活一年的老人在安海英的照顾下竟然挺过了3个年头,而且家里也被她收拾得很干净。

有时候亲戚过来串门,看到安海英的父亲那么精神,而且自从得病从来没有得过褥疮时都很感叹,有这样孝顺的孩子真是做父母的福气。安海英所在的驿城区人民街道健康社区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多方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逢年过节都会去慰问。

安海英说:“我虽然不能给父母锦衣玉食,但我让父母感知了作为儿女应该尽的孝道和亲情,增强了老人战胜疾病的力量,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在孝敬父母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做女儿的幸福。”

编后: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46岁的安海英用自己的行动挑战了这一说法。3年多来,不管家里有多困难,她都坚持照顾因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的父亲,而且多方咨询,为父亲寻求良方,帮助父亲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亲戚、邻居眼中的孝女。

从安海英的孝行上,我们想起了《乌鸦反哺》的故事。小乌鸦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当母亲年老体衰或因病飞不动的时候,它就四处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

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我们从安海英的身上感受到了这种力量。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

希望我们这座好人之城出现更多安海英这样的人,让广大的父母都能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