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部长王毅答记者问
昨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七场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发布会伊始,王毅先对马航MH370航班失联一周年表示哀悼,并表态愿意帮助每一位乘客家属维护好正当和合法的权益。王毅表示,即将举行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式上,中国欢迎任何诚心前来的国家领导人。另外,从今天起,中国和加拿大就会互发有效期最长时间为10年的签证。
推动制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
记者:2014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丰收之年。请问丰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015年外交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看点和关键词?
王毅:2014年确实是丰收之年,也是开头之年、创新之年。我们成功举办上海亚信峰会和北京APEC会议,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我们大力推进对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响应。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对外交往新路。到去年底,我们已经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结成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越来越多。
2015年, 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一个重点,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继续加强与各国的政策沟通,不断扩大彼此利益的契合点,我们会探讨互利合作的有效途径,重点推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陆上经济走廊、海上合作支点的建设。两条主线,是做好和平与发展大文章。我们将办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并以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参与联合国发展峰会和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制定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2015后发展议程和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
赴加签证有效期今起最长10年
记者: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不断攀升。在便利公民出行和保护公民在海外的正当权益方面,外交部有哪些计划和举措?
王毅:去年,中国公民出境首次突破1亿人次,成为海外最大的流动群体。同时,我们还有2万多家中国企业、数百万中国同胞生活和工作在世界各地。我们始终把每一位同胞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
去年,外交部设立了全球领事保护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开通仅半年,接到了3万多个电话。我们希望更多同胞知道这条热线,用好这条热线,有困难请拨12308。
去年,我们同24个国家签署了互免或简化签证的协议,数量是前四年的总和。中国也刚和加拿大就互发有效期最长时间为10年的签证达成一致,今天就实施。
海外民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会跟到哪里。我们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让同胞们更直接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大家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且走得更顺利、更安全、更舒心。
“一带一路”是“交响乐”
记者:有人将“一带一路”倡议比做“马歇尔计划”。中国对此如何看待?
王毅:“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不可同日而语。说它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了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丝绸之路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说它年轻,是因为它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路去看待。
“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方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今年开建
记者:在卢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中国将如何与俄罗斯开展合作?特别是推进能源、金融领域的合作?两国如何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配合?
王毅:中俄两国关系不受国际风云的影响,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中俄务实合作,是因为互有需求,秉持互利双赢,有着巨大的内生动力和提升空间,今年,双方将力争实现双边贸易1000亿美元的目标,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协议并启动对接。将全面开通建设东线天然气管道,并签署西线天然气合同的协议。加快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的进程,启动远东地区开发的战略合作,并加强在高铁方面的合作。
同时,中俄双方今年将各自举办一系列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活动。我们将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国际正义和二战胜利成果。
国际秩序改革主张绝非另起炉灶
记者:有言论说,中国想要挑战甚至推翻现有的国际秩序,建立中国主导的新秩序。对此您如何评论?
王毅:我要明确地讲,中国历来是国际秩序的建设性一方。如果把联合国中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比做一艘大船,今天,我们和190多个国家同在这艘船上,绝不是把船打翻,而是要和各国共同努力,让这艘大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得更稳、更好。
70年来,国际格局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秩序自然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并非推倒重来,也非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
中朝关系不会受“一时一事”影响
记者:朝中领导人今年是否能实现会晤?“六方会谈”是否有恢复的可能?
王毅:中朝是友好邻邦,中国人重信义、讲情义,不因也不会受到一时一事的影响。两国领导人何时会晤,要看双方领导人的方便。
当前,半岛局势又进入敏感期。中国呼吁有关国家保持冷静克制,多说正面的话,多办积极的事,为重启六方会谈继续营造气氛,积累条件。
南海岛礁建设是在“自家院里”
记者:有报道,中国正在南海岛礁进行填海造地。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南海政策乃至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发生改变?
王毅: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开展必要的建设,不针对也不影响任何人。我们不会像有的国家那样,跑到别人家里搞违章建筑,也不会接受在自家院子里施工时被人指手画脚。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事情,我们就有权利做。
期待再续瀛台夜话
记者:今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将对美国进行访问。中美加强协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将如何帮助两国解决在诸如网络安全、亚太地区海上争端等领域的一些矛盾?
王毅:习近平主席将于今年秋天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我们期待两国元首继瀛台夜话之后再续佳话。
中美是两个大国,不可能没有分歧,分歧也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不必总是用显微镜放大问题,要更多地端起望远镜去眺望未来,把握好大方向。中美在亚太地区利益最交织,互动最频繁,新型大国关系应该从亚太做起。只要双方都能建立并增进战略互信,彼此积极良性互动,中美两国就一定能共同为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欢迎任何诚心前来的国家领导人
记者:今年中国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 。中方会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吗?在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是不是在利用历史问题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中伤日本在国际上的信誉?如果中国作为大国有宽广的胸怀,是不是应该调整对日政策?
王毅:作为当年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举办包括阅兵式在内的纪念活动,十分自然正常,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辟未来。中国将向所有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发出邀请,不管是谁,只要诚心来,我们都欢迎。
历史问题一直困扰着中日关系,我们不禁要问一声,究竟原因何在?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
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和过去一刀两断,最终由日本自己决定。
国际追逃追赃绝不会松懈
记者:中方今年是否会继续开展海外反腐行动,并加强国际反腐合作?
王毅:2014年我们在海外开展了“猎狐”行动,抓回了一批外逃嫌犯,完成了11项引渡条约和刑事司法协作条约的谈判,使这两类条约的总数达到了91项,实现各大洲的全覆盖 。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国际追逃追赃也绝不会松懈。外交部将会与世界各国加强沟通协作,将反腐国际合作这张“天罗地网”织得更密,让再狡猾的狐狸也无处可逃。(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