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3月06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部好看的爱情婚姻家庭教科书

发布时间:2015-03-06 08:15:18  

一部好看的爱情婚姻家庭教科书

——读温培雅的长篇小说《我们曾是文艺青年》

□朱国喜

 jish150324.jpg

《我们曾是文艺青年》一书的封面。

有一段时间没有阅读长篇小说了,一是因为没有大块的闲暇时间,二是很多长篇小说像砖头块一样难啃。然而春节过后读温培雅的《我们曾是文艺青年》一书,我是一气读完的,掩卷之后,陷入无限遐思。

这部长篇小说是在去年秋季的作家培训班上获赠的礼物,大约16万字,正适合一两天看完。小说以刘宛晴和徐鲁风这对夫妻的爱情、婚姻、家庭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主要描写了他们周围的一些相关人物,以点带面地写尽了文艺圈、同学圈、商人圈、娱乐圈内各色人物对待爱情、婚姻和家庭的不同态度,可以说是青年男女恋爱前后、步入婚姻殿堂前后可读的一部教科书,读后一定会受益匪浅,对正确看待人生旅途中的围墙内外的“风景”大有裨益。

小说的女主人公刘宛晴是大学时代的文艺青年、校花,追逐她的男生大有人在,从农村走出来的徐鲁风最终俘获了她的芳心。二人毕业后,徐鲁风经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刘宛晴在杂志社当编辑,很受领导器重。然而,随着两人事业的蒸蒸日上,这对年轻夫妻却出现了感情裂痕。所幸,徐鲁风悬崖勒马、回归家庭。一直爱着刘宛晴的大学教授卢森跳楼自杀;被开发商遗弃的青年演员米小朵的回归与重生,因“爱”生恨、报复情人的何田田的锒铛入狱,追求何田田而不得的辛放远走甘肃到一所山村小学支教的出人意料之举,在爱情场上被刘宛晴草率拒绝而记恨在心一直寻求报复的崔家正的良心发现、离开商圈、投身公益,都深深触动了刘宛晴对家庭感情风波的重新审视、认知与定度。透过刘宛晴的婚姻由晴转雨再转晴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维系家庭稳定、防止误入歧途而迷失感情方向的密码。

这部小说不但故事紧凑,情节曲折,而且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读者完全可以在享受到阅读快感的同时又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像才貌双全、纯真善良的编辑刘宛晴;像追逐享受、爱慕虚荣、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搬起砖头砸了自己的脚的编辑何田田;像心胸狭小、心理阴暗、婚姻不幸的文化贩子崔家正;像为爱情执著、拿得起放不下、草率自杀的海归博士卢森……他们都在人生的这个大舞台上倾力走秀,表演得活色生香。即使是着墨不多的陪衬人物也写得让读者爱恨分明,如命运坎坷、生活落魄的单身母亲尤水莲,欺男霸女、玩弄女性的恶商向志川,鼓唇摇舌、搬弄是非的编辑胡莉等。

温培雅在该书的后记中说自己是“人性本善”的拥护者,也许是为了渗透这一理念,小说中的人物在故事的最后大多走向了“光明”,小说也就起到了惩恶扬善、激浊扬清的教化作用。

另外,小说的章节标题也很具特色,新颖而富有哲思,画龙点晴地点化了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题旨。像《为往事干杯》、《白天不知夜的黑》、《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谁是谁的谁》、《雪是白的世界是黑的》、《学者的挽歌》、《真实的谎言》、《背后的另一张脸》、《越孤单越寂寞》、《生活就是一出喜剧》、《幸福才是终点站》等,不胜枚举。

我最后要说的是,这部小说的语言活泼,富有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人物的一些对白和作者的某些旁白称得上是警句。如:“学会放下比学会仇恨更重要。”“世间的烦恼都是人自己衍生出来的。”“幸福就是能够拥有一个平静的家,两个人能够互相扶持着慢慢变老,一起在子孙的哭声中寿终正寝。”“所有的美好好像只能存在于想象中,一旦遇见现实的温度,就会被冷酷地冻结。”“所有的放弃都是因为太执着,所有的执着都是为了放弃。”“日子不会因人的心情改变而改变,该来的终究会来,该去的终究会去,犹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生命的逝去和更新。”这些哲思之语都给人有益的人生启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