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诞辰110周年
□晚报记者 王莹 文/图
杨靖宇用过的物品。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市民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守着”
2015年2月16日,农历大年廿八,雾霾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散开,从市区出发沿107国道向南6公里,就到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远远望去,纪念馆广场中央屹立着将军高大威武的铜塑像,环绕四周的苍松翠柏映衬着这位人民英雄顶风斗雪、傲然挺立的英姿。顾不得感慨,记者打开相机,迫不及待地把铜塑像收进镜头。就在摁下快门的一瞬间,记者发现铜塑像背后,有一位穿着蓝色衣服的老人正用扫帚认真清扫地面。
这时候工作人员不都放假了吗?为什么还有人在这儿扫地?带着疑问,记者走向老人。
“大爷,您是这儿的工作人员吗?过年也不回家吗?”记者上前问道。
“不管过不过年,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守着。”老人告诉记者,他叫陈强德,今年60岁,从纪念馆开馆至今,他一直在这里打扫卫生。
“杨靖宇是民族英雄,他是驻马店人英勇的象征,也是驻马店人永远的骄傲。我能天天守在英雄的身边,很满足。” 陈强德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在纪念馆工作已有13年了,每天冲刷铜塑像、打扫卫生这些工作已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些活一天不干,我心里就不踏实。”陈强德说。
话语里透出陈强德对民族英雄杨靖宇深深的崇拜。看到有人到纪念馆参观,陈强德扫得愈加卖力起来。
外地人专程来参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和陈强德老人说声再见后,记者走进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一幅幅动人心弦的图画,一件件催人泪下的实物,把记者带进了杨靖宇将军为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而上下求索的峥嵘岁月。
“你们看,这是杨靖宇将军穿过的大衫、用过的笔,还有这把雨伞和这盏马灯,都为杨靖宇将军出过不少力。”在展厅里,市民赵振正滔滔不绝地向参观者介绍。
“你们是专程来看杨靖宇将军的吗?”记者问。
“是啊,这是我鹤壁的朋友王玉忠,他趁着假期,专程带着孩子来到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看到记者颇有些兴奋,赵振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
“虽然我们不是将军故乡的人,但我们为将军的事迹所震撼,为将军的英名而感到自豪。我们需要弘扬将军的精神,我们的孩子更需要学习将军的精神。”王玉忠告诉记者,他在江苏省南通市做生意,平常很忙,现在带着全家人专程来到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将军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拼搏。
听了王玉忠的话,记者很感动,主动帮他们全家拍了合影。
参观者络绎不绝
1994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90周年,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选地重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新建的纪念馆占地50亩,位于驻马店市区南6公里,107国道东侧,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
2004年,在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前夕,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投资380多万元对杨靖宇将军故居和纪念馆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现在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门、铜像浮雕广场、柱廊、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厅、遗容室及碑廊组成。
陈列厅共展出图片400余幅、文物120余件,从将军出生到为国捐躯,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将军辉煌壮丽的一生。
纪念馆自开放以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很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社会团体都到纪念馆举行爱国主义教育、入党宣誓等活动。纪念馆平均年接待参观人数30万余人、参观团体数百个,较好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目睹印满将军屐痕的山川景物,记者真切感受到,当年为报国救民远走他乡马革裹尸的杨靖宇将军,仿佛又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与驻马店人共奔小康,为天中崛起献智出力。
含泪在将军遗体前鞠躬、默哀,记者在将军事迹展览厅前久久驻足。逝者已逝,但将军捍卫民族尊严、保家卫国的精神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