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5年02月27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淑英养水貂带乡亲致富

发布时间:2015-02-27 09:06:37  

创业有成不忘本

陈淑英养水貂带乡亲致富

将建水貂制品加工基地

 

□晚报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田春雨

本报讯   春节期间,人们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在西平县出山镇酒店村河南福临水貂繁育有限公司养殖场,一排排整齐的箱笼里,一只只可爱的水貂或嬉戏、或觅食,令人越看越喜欢。这些灵性十足的水貂都是酒店村村民陈淑英养的。

“我从小家里穷,连白面馍都吃不上。在外面创业多年,一直有一个想法:怎样才能让家乡的老少爷们儿过上好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丹麦看到一个朋友养水貂,他还有一个集养殖、生产、服装加工于一体的企业,年产值达几亿元。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在家乡建一个这样的企业。”陈淑英说。

初中毕业后,陈淑英就外出打工,曾涉足房地产等行业。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她的生意越做越好。有一年,她回家看望父母,见乡亲们虽然吃穿不愁,但大多数人生活并不富裕,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想法又冒了出来。

说干就干,从村里、乡里到县里,从土地流转到项目批复,从场址规划到场房建设,陈淑英都亲力亲为。经过两年多的运作,20148月,随着从丹麦进口的5000只种貂入场,河南福临水貂繁育有限公司正式运营。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引导当地农民发展水貂养殖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高薪聘请丹麦技术人员来做技术指导。

该公司还组织10多名村民到青岛参加水貂养殖技术培训,让他们提高饲养水平,回来帮助父老乡亲更快致富。

陈淑英说:“公司从丹麦引进5000只种貂,今年4月可产貂2.5万只,能满足周边10个乡村200个养殖户的养殖需求。一户养50200只,年收入可增加23万元。”

为保护环境,陈淑英在水貂养殖区外围流转了几十亩土地,种植猕猴桃、杏树等果树,利用水貂的粪便,发展绿色种植业,实现水貂养殖的良性循环。

随着项目的一个个实施,陈淑英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下一步,我准备在县产业集聚区建立水貂制品加工基地。将农户养殖的水貂统一收购,然后在加工基地加工,再将成品销售出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养殖成本。”陈淑英满怀信心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