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刘金霞
本报讯 去年大学毕业的李泽通过相关部门的帮扶,从一个不爱说话的“文科男”变成了文化传媒公司的小老板。下岗工人蔡女士通过劳动部门的育婴技能培训,成为一名月嫂,月收入超过4000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记者昨日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去年,全市新增就业人员74575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56%,帮助困难人员就业11834人。
“今年,我们将继续落实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帮更多人实现就业。”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办主任邓奇说。
据邓奇介绍,从2014年开始,市人社局就积极做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先后组织人员到郑州、洛阳等地学习先进经验,指导黄淮学院、和和数码、浙江国际商城3家单位申报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通过评估验收,黄淮学院被定为河南省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拨付补助资金50万元。“去年6月,全省共评出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9个,我市占一个。”邓奇说。
据悉,创业孵化基地是政府为创业者搭建的制度性、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新开办的小企业提供有利于存活、发展的服务环境和空间环境的公益性服务。
“按照规定,大学生进驻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可享受减免场地租赁费、税费减免、创业培训补贴等众多创业扶持。”邓奇说。
2015年,市人社局将大力支持黄淮学院和市产业集聚区建立以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专业性孵化基地,争取建成知名的创业孵化、公共实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