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历史故事(二十四)
□市博物馆 赵早
商朝末期,挚国(今平舆县)首领次女太任嫁给周国季历为妻,生周文王。太任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实施胎教的母亲。
周朝以仁厚立国,母亲、后妃的德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太任在嫁给夫君季历后,由于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孝敬婆婆。她主持后宫立身端正,使得宫廷上下有着一派肃穆祥和的正气。《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sōu)于豕(shǐ)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这段文字讲述的内容为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挚任氏的二女儿,季历的正妃。任姓,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任在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理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睡从不歪着身子睡,坐也不偏斜着坐,站不曾跛着脚站。不吃气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坐摆放不正的席子。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地聪明,圣德卓越,太任教他一,他就识得百。君子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的好。西汉文学家刘向在书中评价周后的胎教法:“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据《尚书》记载,文王姬昌出生后不久,有一只“赤雀”嘴里衔着丹书,飞到了文王的屋子里。丹书上说:“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这是文王出生时的瑞兆。由于他自幼就与众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爱,最终继承了王业的大统。
太任懂得感通万物“消化”的道理,注重胎教的作用,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生下了聪慧的文王。因此女子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所想和所做。言语行为与善相应,就感得善良的孩子,与恶相应,就感召不善的孩子。儿女的性情容貌和万物相像的,都是母亲与万物相感的结果。文王能够成为圣德的先君,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这些都与母亲太任给予的端良胎教息息相关。
(作者简历:赵早,2012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现就职于驻马店市博物馆宣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