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丽(遂平县)
科学课上,全班同学几乎都在认真听讲。也许,这些孩子心中有太多的好奇,对未知的科学知识很感兴趣。
之所以用“几乎”一词,是因为每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对什么课程都不感兴趣。老师讲得筋疲力尽,他们玩得兴高采烈。自己玩不说,还要捎带旁边的同学。虽然有的碍于老师的威严,不敢“大有作为”,待在一边,无所事事。小张便是其中的一个。
小张原来被班主任安排在最后一排。上课时,总看到他一个人玩。说他两句,便装模作样地看两眼书,没等你转过身,又依然故我。虽知“孺子难教”,但出于责任心和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怜爱,我上课时尽可能地关注他。
这几节课,我发现他坐到前门的后边,没有书桌,书包放在地上,有时听两句,多数时候是我行我素。 不知为什么,今天的科学课 ,他似乎投入了“过多”的精力,该听则听,该背就背。我欣慰地看着他,不时用心捕捉着他的声音。我发现他把一道题读熟练之后,仰起头大声地背起来。这在以往是没有的。以前,我提他背书时总是以尴尬收场。
今天提问背书的时候,我先提了其他几个同学,然后很自然地叫了声:“小张。”小张抬起头看着我,愣了一下,站了起来。我用微笑的眼神鼓励他。此时,全班同学都诧异地看着我,然后又把目光投向小张。小张一字一句地背诵。虽然他的背诵不是很流畅,但是很正确。我相信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随着小张的背诵,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所有同学都在侧耳倾听,好像在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
小张背完后,我微笑着示意他坐下。过了三四秒钟,教室里忽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面对大家的掌声,小张有些羞赧,腼腆地笑了。我想,此时他心里更多的是激动。
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插曲 ,给同学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大家的情绪亢奋起来。同时,我在思考:像小张这样的学生,并非没有学习主动性,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怎样才能使他兴趣更浓,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呢?除了关爱外,还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吧。